同花楼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1939-1941)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五章

员会召开的秘密会议,委员会邀请了全国各地的有关工程师来讨论,其目的是要通过具体从事工作的人员研究能否在战争进行的预期时间——估计大约还要四或五年——内生产足够制造原子弹或发电站的铀。劳伦斯博士给他的信里要求他带来制造某种巨型电磁铁的切实可行的报告。他们两人是老朋友了,这些年来,柯比给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回旋加速器供应了许多特制设备。

    巴穆-柯比的工作处于商业和科学之间,其性质是商业利用了科学;他常常说自己是个谋利者,然而他是有一定的科学地位的,因为他早年在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院工作过。柯比懂得巨型电磁铁是做什么用的。他对为了军用而生产铀的看法是明确的。这么做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柯比还认为德国人早已在这么做了。入侵俄国,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可怕的证明。

    普通的铀,看起来象镍。它的化学性质是活动的,但是没有东西能使它爆炸。它奇特的放射性,会使照相底片产生模糊的影子;它摸起来有些热;长时间暴露在它前面,人会受到轻微灼伤。也好也不好,在宇宙间的物质中间,有一种要素的细微踪迹,化学性质相同,但原子构造不一样,就是:能爆炸的同位素铀-235。现在我们对这些都明白了,但是在一九四一年,科学家还只是猜想能不能做一个铀-235炸弹,一切还都是理论。一九四一年时的问题是:第一,要找出铀裂变时的连锁反应会不会无法控制,或者有什么还不知道的天然事物能使它停止;第二,如果第一个问题能够解决,那就要得到足够多的纯粹的铀-235来试着使它爆炸;第三,如果爆炸成功,那就制造足够多的这种东西来威吓世界。柯比听到希特勒进攻俄国的消息,他断定德国人至少在第一阶段上得到了成功。

    从他狭隘的利益观点看,他把整个战争看成是德国人和美国人在使铀-235裂变问题上的竞争。其他的一切,什么潜艇的沉没,陆上的战役,空中的格斗,他越来越看成是无谓的流血,和这次大摊牌相比,不过是无用的老一套的虚张声势。希特勒冲进俄国,开辟了一条第二战线,放松了几乎灭亡的英国,简直象疯子的错误一样使他惊讶——除非是德国人成功地创造了可控制的连锁反应。如果希特勒有了铀的炸弹,或者可以指望在一两年内就有,那战争就已定局,而德国人到俄国去无非是进行一场规模巨大的奴隶掠夺,为统治全世界作准备而已。

    从柯比所知道的情况中,看来是这样。是德国人发现了铀的裂变现象。一九三九年,他们把威廉皇帝研究院全部用来研究这项发现的军事用途。征服挪威后,有情报说,他们制造了大量的重水。这种两个氧原子的奇怪物质重水,它的唯一可能的军事用途就是在铀裂变过程中用作中子减速。

    美国没有原子反应堆,没有建造反应堆的技术,只有一个科学家肯定能够创造连锁反应。全国储存的铀一共不到四十磅,更不用说那十分稀少的能爆炸的同位素235。尽管炼铀委员会开了那么多会,科学家们窃窃私议,政府还是不曾在这个计划上花费十万美金现款。柯比估计,现在德国人拚命地想搞世界帝国,在这方面也许已经花费了大约十亿美元。

    炼铀委员会在一间单调的研究室里开会,尽管窗户开着,外面雷电不断,房间里还是闷热而烟雾腾腾。一块蒙着灰尘的小黑板上还有粉笔写的大学课程的基本方程式。桌子周围所有的人,柯比都认识,除了两个穿军服的客人:一个陆军上校和一个海军上校。科学家们只穿着衬衫,有的解掉了领带,卷起了袖子。仍旧是国家标准局的局长利曼-布里格斯当主席,这使柯比更为泄气。布里格斯是一个快活的灰头发官员,在他眼里,一千美元就是联邦的一笔可观开支。他还穿着外衣,系着领带。

    劳伦斯博士对柯比友好地挥挥手,然后对旁边坐着的两位军人说:“这位是柯比博士,丹佛电气公司的董事长——这位是托马斯上校,这位是凯勒赫上校。”

    柯比分发了油印的文件,然后高声念起来,有时候被隆隆的雷声打断。与会的人都侧耳细听——只有凯勒赫上校,一个双颊肥胖的秃头,连续不断地抽着烟,萎靡不振地瞪着前面,不时地把手伸进镶金线的蓝制服里在胸口的一个地方搔痒。陆军上校是个看上去带点书生气的小个子,老是咳嗽,不断地从一只小纸盒里拿药片吃,一面在柯比发的文件边上写速记注解。

    柯比正在答复劳伦斯的信里提出的问题:他能不能制造这种巨型的电磁铁,如果能,大约要多少钱多少时间?劳伦斯认为——他总是用简单的方法和特别的力量来说服别人,所以有的科学家喜欢他,有的科学家恨他——可以把铀的一条电离子流在磁场中进行分离,以产生铀-235;这种方法柯比有一次对维克多-亨利讲过。已经有一种实验用的工具,叫作光谱仪,可以这样做。劳伦斯想制造巨型的光谱仪,以取得足够数量的铀-235供军用。这样的东西从来没有做过。这整个设想要求有——包括许多别的东西——特别巨型的电磁铁,能够保持一个不变化的磁场。电压的一点点细微变化,就会抹掉铀-238和铀-235之间离子流的极微小的差别。这是关键所在。

    柯比提出了交付第一台电磁铁的可能日期,以及他要收的造价的大致范围,委员会的成员开始互相看了看。柯比最后提醒说,关于材料供应问题要求绝对优先权,说完就坐下了。劳伦斯的眼睛从眼镜后面朝他微笑着。

    “好吧,这叫人还有点希望,”利曼-布里格斯温和地说,摸摸他的领带。“当然,这价钱还纯粹属于幻想的范围。”

    那位海军上校插嘴说:“柯比博士,对于这个问题,通用电气公司来了人,西屋电气公司来了报告,他们设想的时间要两倍多,设想的钱还不止两倍,而且他们还把使用性能大大降低了。”巴穆-柯比耸了耸肩说:“有这可能。”

    “为什么我们要相信你说的可能性而不相信他们呢?”托马斯上校哑着嗓子说,随手从小盒里摇出一片药片来。

    柯比说:“上校,我曾在西屋公司干过。他们制造的所有东西只使用一种电流。我是制造顾客设计的设备的,而且我是专门制造电磁铁的。这是一种比较狭仄的专业,然而是我的专业。在这一点上,德国人走在我们前头。我到德国去过,我研究了他们的机构,进口他们的镍合金线。西屋公司和通用公司不象我这样懂得这方面的技术。他们也不用懂得。对于电磁铁的专门技术我能够超过他们。至少我要求我能够,而且我准备以这些条件来投标。”

    巴穆-柯比提到德国,桌子周围的人又交换起眼色来。那位海军上校以恼怒的声音说:“德国人还走在我们前头吗?”

    “在哪方面,先生?”

    “任何方面。说明白一点,就是制造这种炸弹方面。”

    柯比抽了口烟斗,说:“从他们最近表现的自信看来,并不乐观。”

    “我同意。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干起来?这个委员会看来只会空谈。”凯勒赫坐直身子,皱起眉头说。“我不是科学家,我不敢说我对这种未来的武器十分相信,但是如果他们在干,我们就得赶快。我们直接到总统那里去,向他要钱要命令。我可以保证海军会支持委员会。”

    布里格斯吓得举起一只瘦手说:“上校,总统有更紧迫的事,都需要钱、需要做。”

    “我不同意,”托马斯说“能比这些炸弹更紧迫?”

    布里格斯反驳说:“上校,这一切还不过纯粹是理论,要达到任何可能实用的结果还要好几年呢。”

    凯勒赫上校用手一拍桌子,说:“瞧,让我提一个真正笨的问题。柯比在这儿谈论的是什么?是传布理论呢,还是制造光谱仪?也许我应该明白,然而我没有明白。”

    “是制造光谱仪,”劳伦斯用慈爱的声调说。

    “很好。那么,为什么你不努力去干呢?你得过诺贝尔奖金。为什么你不送一个清楚明白的备忘录给总统,让他可以了解?为什么你还要在一些别的花样上绕来绕去?”

    “因为如果我们在这个基本建议上设想错误,”另一个科学家温和地解释说“我们就可能白费好几年工夫。”柯比忍不住说:“或者在竞赛中输给德国人。”

    讨论停顿了一会儿,一时间,只听得哗哗的雨声。布里格斯说:“好吧,这些事情还在未定之局,就象总统常说的那样。这件事情我们不能准备一半就动手去干,这是肯定的。无论如何——”他愉快地微笑着转向柯比“我不认为我们还要耽搁你。你的报告十分有用。非常感谢。”

    柯比收起他的文件,说:“不知道你们是否还用得着我,或者我先回丹佛去?”

    “弗莱德,别那么匆忙。”劳伦斯说。

    “好吧,我就在史蒂芬斯旅馆。”

    柯比在旅馆房间里呆了一上午,听着收音机里关于入侵俄国的新闻广播和特别报道,心情越来越沉重。不停歇的雨,时而夹着一阵闪电和雷鸣,加深了他的忧郁。有很长时间他在午饭之前不喝酒了,这天他却要了一瓶苏格兰威士忌,劳伦斯兴冲冲地来找他时,他已喝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弗莱德,今天早晨你可出了风头。我以为我们会有午饭吃,不料委员会却叫送来咖啡和夹肉面包,会又接着开了下去。不过有些事已经提出来了。你有时间吗?”

    “我就是在这里坐着,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广播世界的末日。”劳伦斯笑了。“它不会有末日。我们会在铀-235方面打败德国,这是这场战争的关键。他们的工业基础比我们差远了。这个委员会当然得改变它的方法。手续简直麻烦得令人难以相信。譬如说,现在进行的事务工作。简直受不了!为了保密,一次只能邀一个方面来商谈,把我们全体整天拖着!我们需要一个懂行的人作为事务工作与工业界之间的经常联系人,而且我们马上就需要。”劳伦斯停了一会儿,又说:“刚才我们正好谈起你。”

    “我?不行,谢谢。”

    “弗莱德,你是个工程师,你懂得业务,你对理论的掌握也很充分,这就是需要的人才,而这种人不多。不幸的是,现在世界上没有更重要的职位了,这你明白。”

    “可是天哪,要我给谁工作?向谁汇报?上帝保佑,不要是那个国家标准局吧!”

    “这一点是公开的。为了保密起见,也许你就在海军里面弄个顾问的职位。凯勒赫上校是急切地想干,我真觉得有点儿好笑。几年以前,菲尔米带着这东西的全套设计到海军去,被他们象疯子那样赶了出来。海军把恩利科-菲尔米1赶了出来!怎么,弗莱德?你干不干?”

    1恩利科-菲尔米(1900-1945),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一九三八年得诺贝尔奖金,首先研究原子放射性问题,一九四二年首先完成铀原子分裂的连锁反应,后参与制造美国的原子弹。

    顿了一会儿,柯比说:“我得在哪里任职?”

    “要在华盛顿。”柯比沉默了很久,于是劳伦斯又说:“到华盛顿去有困难吗?”

    “我没这么说,可是你要这些电磁铁制造出来——”

    “即使假定建议得到批准,钱拨了下来,那也要一年以后。这个可是必须立刻就干。你说怎么样?”

    这是劳伦斯的急性子脾气,柯比很了解。他把劳伦斯看作可能是最有才华的人。柯比比这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大几岁;他得到了博士学位之后,放弃了径直的科学前程,转向工业,大部分是由于他认识了劳伦斯和几个别的人,他们都比他年轻得多,有才华得多。他们使他感到自己落后了、泄气了。现在这样一个人鼓励他担任这样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无法推却的。

    “但愿不给我这个职位,”他说“给了我,我就接受。”

    太阳在旧金山升起的时候,昼夜的分界线已经绕着地球走了一半,对苏联的入侵已经过了半天。无数的人被杀死,他们大部分是俄国人。苏联的空军损失了数百架飞机,也许不止一千架。灾难已经超过了正确的纪录。

    在马雷岛海军船坞的军官俱乐部里,一张靠窗的满是阳光的桌子上,几个潜艇艇长正吃着火腿蛋,谈论对苏联的入侵。对入侵的结果,没有什么争辩。大家都同意苏联要垮台;有的说红军能支持六个星期,有的预言三个星期里或者十天就会结束。这些年轻的职业军官并不是头脑狭隘或者抱有成见的人,他们的这种看法在美国的武装部队里从上到下比比皆是。红军在芬兰的恶劣表现,已经证实那种认为共产主义以及斯大林的流血清洗已把俄国变成一个没有军事力量的国家的判断。一九四一年六月美国的作战计划处在估计世界战略形势时,根本没有考虑苏联。这些马雷岛上的潜艇军官在早餐桌上太平无事地议论地球另一边正在进行的大屠杀,不过表明整个军方对此的看法而已。

    讨论的主要题目是日本人现在会不会进攻;如果进攻,进攻什么地方。这几位少校军官倾向于这样的意见:既然总统还在执行让他们越来越多地购买石油和废铁的自杀政策,日本人也许不会来。但是“乌贼号”的艇长布朗奇-胡班一开口,这种一致的意见就垮台了。

    舰队里没有一个艇长比胡班更有威望。他在班里的崇高地位,他摆资格的冷淡态度,他玩的一手好桥牌,他打七十点高尔夫球的几下子击球,他喝酒的能耐,他的漂亮的老婆,他自己上得了杂志封面的漂亮仪表,这一切加起来,形成了一个使人难以置信的迷人外表。然而他的外表还有行动作后盾。在他的指挥下“乌贼号”在轮机和炮术方面得了三个优秀。五月份舰队演习的时候,他让“乌贼号”溜进了一个驱逐舰的防护圈,击沉了假想的敌人战列舰。毫无疑问,他是个会青云直上的人物。因此,胡班少校在说话的时候,别人只有听的份儿。

    胡班议论说,世界形势就象一场橄榄球赛。在亚洲,俄国的西伯利亚军队和日本人本来在面对面地比赛。希特勒最近的行动把俄国人吸回到另一翼,他们成了斯大林最后的后备。这是日本人的一个好机会。现在他们有了一个开阔的场地可以玩他们的球,从中国向南到新加坡,到苏拉威西和爪哇,把欧洲人富饶的属地都收拾掉。只要他们的行动够快,那么在美国人集合起来插手干预之前,他们就能越过界线。他看见他的新到任的副艇长在门口向他招手,他就打住了这个军人爱说的比喻,从餐桌边站了起来。

    埃斯特上尉递给他一份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部来的电报:

    “乌贼号”取消大修只作必要战备检修报告启程马尼拉的最早日期。

    “好啊,好啊,回基地去啦!”胡班咧嘴一笑,带点儿激动地说。“太好啦!那么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部也准备开球啦。让我们瞧瞧,今天是二十二号,嗯?还有那个空气压缩机和四号鱼雷发射管得装起来。显然我们弄不到新电动发电机了,这些事要等我们到马尼拉才能得到命令。就这样吧。”他把电报纸按在墙上,用铅笔清楚地写道:二十四日七时启程。然后递还给埃斯特。“作为军情优先电报发出。”

    “我们来得及吗,长官?”

    “给船坞的上校打个报告,他会把我们弄走的。”

    “是,长官。我们少一个军官。波洛蒂少尉得在医院里呆两个星期。”

    “妈的,我把这忘了。那么我们就四个军官走。挨着值班值到珍珠港,从那里的司令部里设法再找一个少尉。”

    “艇长,你认识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部人事处里的什么人吗?”

    “认识。怎么了?”

    “从新机构里去弄一个少尉出来行不行?”

    对埃斯特狡猾的微笑,胡班做了个滑稽的鬼脸。“你脑子里有什么人吗?”

    “有那么个少尉,跟我一起从‘s-45号’上调出来的,刚去‘鲔鱼号’报到。试航已经整整两个月了。”

    “是个好军官吗?”

    “这个,倒霉的是他是个袋里的耗子,是个很懒散的家伙。”

    “那我们要他干什么?”

    “我能对付他。在紧要关头,他倒是有计谋有勇气。他的父亲是作战计划处的上校,他的哥哥在‘企业号’上驾驶侦察轰炸机。”

    “听起来不坏。他是哪一类的?”

    “他是后备役。你瞧,艇长,”看见胡班脸上苦笑的表情,埃斯特叫起来“司令部里后备役军官多得是。你没法让艇上军官室里的军官全是常备役。在‘乌贼号’上也没法。拜伦值潜水艇班行。我了解他。”

    “拜伦?”

    “他叫拜伦-亨利。人家叫他小名勃拉尼。”

    “好吧,也许我可以打个电话给珍珠港。不过,这样把这个勃拉尼弄来有点不择手段,是不是?新机构,在珍珠港,比跟着‘乌贼号’到马尼拉是好得多的差使。”

    “苦差使。”

    胡班好奇地对他的副艇长看了看,他对埃斯特这个人还摸不透。“你喜欢他,老弟?”埃斯特耸耸肩,说:“我们缺这么一个值班的。”向西移动的太阳,并没有在太平洋上照见好斗的小黑点。早晨的阳光斜射进停泊在珍珠港里“企业号”的机库甲板,射到拆卸的飞机上、半装配的鱼雷上以及在和平时期的这层水上机械工场甲板的一切乱糟糟东西上。到处都有穿油腻粗蓝布装的水手和穿咔叽装的军官在干活。象所有的航空母舰一样,这个钢铁的洞窟里弥漫着汽油、橡胶、金属和海洋空气的气味。水手长的哨声盖过了这个工作日的喧闹,接着广播喇叭里响起了一个南方口音:“请注意。十分钟后全体军官在军官室开会。”

    华伦-亨利从一架侦察轰炸机的座舱里爬出来,在一块油腻的布上擦着手。他戴上咔叽军帽,对跟他一起干活的几个水手说:“在叫我了。祝我好运。”

    他走进军官室时,穿咔叽衬衫、系黑领带的军官已经把椅子坐满,有的在两边站着。舰中央,正对前隔舱,挂着银幕,旁边一张铺绿呢的小桌上放着一架幻灯机。舰长,一个头发已经灰白的矮胖子,看见华伦进来,就站起来走到银幕前面,说:“诸位,我想你们都已听到消息。我一直听短波,看来这位元首趁斯大林还没举起锤子和镰刀就把他抓住了。”军官们对舰长的这种打趣,有礼貌地嘻嘻笑了笑。“我个人为俄国人感到遗憾,他们被这么呆笨的领导控制着。我遇到过几次他们的海军军官,我觉得他们是友好的,也相当内行,尽管他们的行为有点古怪。

    “问题是,这件事对‘企业号’的任务有什么影响?

    “现在,我们许多人都知道,侦察机第六小队的亨利上尉对研究军事历史挺热心,所以我请他在这里给我们简单讲讲,然后开始工作,因此——立正!”

    海军少将柯尔顿从一个门口进来,几十把椅子一阵响,全体军官站了起来。这个人胸脯粗壮,有点发紫的胖脸上还有飞机失事留下的伤疤。他曾经是“朗格莱号”上的海军飞行员,现在是太平洋舰队空军司令部的参谋长。舰长引他坐到副舰长急忙让出来的一把皮圈椅上。这位海军少将点起一支粗黑的雪茄烟,挥手叫军官们就座。

    华伦站到银幕前面,双手背在身后,双腿略微分开,用大多数海军教官惯用的单调谦虚声音开始讲起来。他用老一套开玩笑的口气请大家原谅他的无知,然后就直截了当地谈到了主题。

    “好吧,现在,很自然,我们关心的是日本人。在理论上,这里不应该有战争的问题。在军事力量方面我们比日本强得多,任何日本人要发动一场战争,看来就是自杀。所以你们听见老百姓在说,两个星期我们就会把这些黄脸儿的小个儿鬼子在地图上消灭掉之类的胡话。”有些年轻军官笑了笑,就不笑了。华伦把一幅黄蓝两色的水道部地图挂在银幕上,拿起一根教鞭指着说:“这是一幅太平洋的地图。面前没有一幅地图,就不应该说什么把某某人从地图上消灭掉之类的话。”华伦的教鞭把法国、荷兰、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划了一个圈“石油,橡胶,锡矿,大米——日本要成为世界列强之一所需的东西,都在这里。一九三九年以来欧洲几个帝国武装部队的遭遇,几乎都是为了掠夺。第一件事情要注意的,是这些东西都在日本的后院。我们要到那里去,得远远绕过日本,航行许多天。如果太平洋发生战争,那个有争议的地区离开旧金山有一万英里或一万英里以上,然而离开东京却只有八百英里。

    “因此,我们的政府设法使日本人保持安静,让他们从我们这里买去他们需要的钢材、废铁和石油,尽管他们把这些东西立即储存起来准备和我们打仗。嗯,对这种政策我没有意见——”

    “我是有意见的,”海军少将用讥讽的口气严肃地咕噜了一句。军官们都笑了,鼓起掌来。柯尔顿接着说:“我这意见胆小的人不爱听。他们迟早会向东挺进,烧掉德士古的石油,把旧别克汽车的铁片打到我们身上。什么政策!对不起,上尉,请继续讲。”

    华伦取掉地图,大家安静下来。银幕上亮起一张发白的幻灯片,这是一幅日俄战争的形势图。

    “好,现在来讲点儿历史。这里是旅顺口——”华伦指着说“远远伸进黄海,在朝鲜后面。这又是日本的后院。一九五年,日本人在这里打败了俄国人。他们不宣战,偷袭沙皇的海军,在晚上用鱼雷偷袭。俄国人再也没恢复过来。日本人登了陆,包围了这个不冻港。就这样,旅顺口终于陷落。沙皇只得和一个只有他本国六十分之一大小的不发达的国家讲和!日本人把它看作一个伟大的胜利,就象我们看待美国独立革命那样。

    “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历史书没有对这场战争予以足够重视。现代日本的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也可能一切现代史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就在这一次,有色人种打了白种人,而且把白种人打败。”

    在一个角落,靠近餐具柜子的地方,军官室的服务员们——一些穿白衣服的菲律宾人或黑人——都站在那里。只要讲题不是保密的,他们也有权旁听军官的课程。这时军官室突然静下来,人们的眼光都转向他们。菲律宾人脸上毫无表情,黑人们的表情则象谜一样各种各样,几个年轻的在酸溜溜地笑。这个尴尬局面出乎华伦的意外。司务长的助手们在场,对他说来是想当然的,不会去注意。他摆脱了窘态,继续讲下去。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离伯利1打开这个国家的大门才半个世纪。日本人学得很快。他们把丝绸和工艺品卖给英国人,换来现代化的使用蒸汽机的海军。他们雇佣德国人训练陆军。于是他们跳上大陆进攻俄国。

    “要记得,莫斯科和旅顺口之间隔着整整一个大陆。唯一的联系就是一条铁路。漫长的供应线搞垮了沙皇。漫长的供应线搞垮了康瓦利斯2,漫长的供应线也搞垮了在俄国的拿破仑。你作战的地方越远,你消耗在来来往往上的力量就越大。

    1康瓦利斯(1738-1805),英国军人,美国独立战争时率领英军与美国革命军作战失败。

    2伯利(1794-1858),美国海军军人,一八五三年率舰队赴日本,迫使日本天皇政府签订条约,开放通商口岸。

    “很巧的是,在海军战术学院,战争规划常常从日本人偷袭我们开始,而且就在我们这个珍珠港。这是从偷袭旅顺口推论出来的。日本人的头脑就是这样想的,上一次叫这些白种魔鬼吃了苦头,为什么不再照样干一下?

    “当然,一九四一年不等于一九五年。我们有了搜索机和雷达。这一次日本人可能被打得落花流水。然而,这个敌人的天性是奇特的。你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不过总要记得他的目标。一九四年日本人打沙皇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进军莫斯科的企图。他们的目标是抢占他们后院的地盘。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他们到现在还占领着。

    “如果太平洋发生战争,日本人决不会出发攻占华盛顿。我猜想,他们甚至不会去威胁夏威夷。他们不可能乱冲乱撞。他们会向南进攻,大肆掠夺,然后向我们挑战,看我们敢不敢出来,拖着一条一千英里长的供应线,穿过他们设防的岛屿机场——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所组成的三重锁链,穿过就在他们家门口活动的海面舰艇和潜艇,而这些舰艇都在有陆上基地的空军掩护之下。

    “因此我完全看不出我们能在两个星期内把他们从地图上消灭。”华伦环顾了一下面前一百多张阴沉、年轻的脸。

    “太平洋的和平曾一度坐在一只摇摇欲坠的三条腿凳子上。一条腿是美国的海军力量;第二条腿是在东南亚的欧洲国家的力量;第三条腿是俄国在西伯利亚的陆上力量。

    “这只凳子的欧洲那条腿,一九四年被德国人敲掉了。昨天,德国人又敲掉了俄国那条腿。斯大林不会参与亚洲的战争了——至少现在不会。因此,一切全靠我们了;这只凳子少了两条腿,我敢说,太平洋的和平也就一屁股摔了下来。”

    华伦一直很严肃地讲着,挥动着手里的教鞭。末了这句笑话使听的人意外地格格笑起来。

    “至于纳根特舰长的问题,也就是希特勒的行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你们只要一看地图,答案就清清楚楚摆在那里了。元首已经给‘企业号’发了命令:各就各位。”

    柯尔顿少将第一个站起来,带头鼓掌。他用牙齿紧紧咬住雪茄烟,使劲握华伦的手。

    阳光滑过了一条把太平洋从北极到南极划分为二的想象的线,就获得了一个新的名称:六月二十三日。在线的另一边,六月二十二日还刚开始黎明。这个糊里糊涂的国际惯例,在一片混乱的世界中依然如故。因为地球仍旧在太阳的光照下旋转,总有九千万英里的一半在黑暗里,而地球上这些渺小的居民,在他们互相残杀之时,总得同意用一种方法来计算时间。阳光在海面上向西移动,照到一串串可爱的绿色小岛上。这些小岛全都防卫严密。它们曾经是德国人的殖民地,后来日本保证不予设防,受委托代管。日本极力模仿白种人,研究了欧洲的历史,学会了提出这种保证的办法。

    东京的白天开始了;这个城市点缀着一些可爱的公园和寺庙,以及一所皇宫,其余的便是一片贫民区,都是些低矮的火柴盒似的木头房子和破旧的西式建筑。日本人为了赶上白种人,整整赶了两代,把他们都赶贫穷了;四年“中国事变”又把他们完全挤干了。他们服从自己的领导者,都在拚命工作,吃着监狱似的饭菜,在借来的技术顾问指导下用借来的金属按照借来的蓝图制造战争机器,他们还死命地推销丝绸、照相机和玩具,换回石油来开动机器。九千万人辛勤地劳动在这四个不比加利福尼亚州大的、满是睡火山、不时地震的岩石岛屿上。他们的主要自然资源就是他们的坚强意志。世上的人对日本人的了解也只有从吉勃特和苏利文的歌剧天皇1里所了解的那么多。

    1天皇,是英国戏剧家吉勃特作词、作曲家苏利文作曲的歌剧,一八八五年首次上演,以日本天皇宫廷为背景。

    他们是难以理解的人民。他们的外务大臣,一个留小胡子的小个子,名叫松冈1,在美国受的教育,到过欧洲许多地方;但是他的滔滔不绝的自相矛盾的谈话,他的粗野的格格狞笑和嘶叫,和想象中的东方人的仪表太不一样了,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个疯子。白种人外交官猜想他的奇怪行为必定是日本人性格的一部分。直到后来才明白连日本人自己也认为他发了疯。这个军人内阁当时为什么把如此重要的事情委托他去干,仍旧是一桩历史疑案,就象德国人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听从希特勒一样;而这个人的文章和讲演,在别个国家的人看来总是有明显的癫狂病。当时斯大林疯狂到什么程度,还不清楚,尽管多数历史家一致认为后来他完全发了疯。不管怎么样,在这个疯狂的希特勒进攻疯狂的斯大林的时候,疯狂的松冈正主管日本与世界各国的外交事务。

    1即松冈洋右(1880-1946),一九四-一九四一年任近卫内阁的外务大臣。

    日本的历史学家说,松冈得到天皇的紧急召见,他要求天皇立即侵入西伯利亚,但是陆军和海军首脑对这个意见表示冷淡。一九三九年,陆军与斯大林的西伯利亚军队打了一架,这次架打得倒霉,无法公开,损失了上万人。他们愿意南进,那里的法国维希政府已经无能为力,荷兰人已经与祖国失去联系,被包围的英国人根本分不出兵力。在这个主要的分歧问题上,华伦-亨利在“企业号”机库甲板上的讲话中所作的分析,一点没有错。

    但是松冈坚持说,既然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三国条约,他们受到攻击,日本就得保证予以帮助;而德国的入侵,显然是为了避开俄国的进攻。因此,从道义上说,就要求日本立即入侵西伯利亚。至于和俄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那是他自己去谈判的——反正俄国从来不遵守条约。趁俄国还未垮台,现在立即进攻十分必要,以便使突击看起来体面一些,而不是乘虚而入。松冈把这种形势叫作“道德外交”

    据说当时一个地位很高的官员曾经相当严肃地指出,外务大臣是疯了;对此,一个年老的政治家答复说,松冈的发疯会是一个转机。人们所能从日本人记录里找到的,就是这些。

    结果,政府的秘密决定是:“让柿子在树上成熟。”这就是说,暂不进攻苏联,等到它的失败看来已成定局时再说。因为对中国的仗还在没完没了地打,象个无穷无尽的泥沼,所以日本的领袖们还不急于打一场新的沉重的陆战。如果他们要打,看来也会选定向南挺进。这项计划已在制订。松冈泄气了,不久就离职而去。

    东京日出的时候,从白令海峡出来的太阳已经在西伯利亚行进了三个多小时。它还得走八个小时,才能把第二天的日出带给前线,因为苏联横贯着半个地球。

    五、六月间到处都是入侵的谣言时,有一则讽刺故事从德国占领区越过边界到了自由区,传遍了欧洲。这则故事说:一个柏林女演员在和一个国防军将军做ài后休息时,她要他把即将发动的入侵俄国讲给她听。这个将军没有办法,只好摊开一幅世界地图讲起来,可是一会儿她就打断他说:“亲爱的,这横在地图上的一大块绿的地方是什么?”

    “这个么,亲爱的,我已经告诉你了,是苏联。”

    “原来是这儿。那么你说德国在哪里?”将军把欧洲中部狭小的一块黑的指给她看。

    “亲爱的,”女演员沉思着说“元首看过这幅地图没有?”

    这是个很好的笑话。但是苏联的神经中枢不是在海参崴,不是在这块绿色地方的最东端。六月二十三日,初升的太阳从俄国首都西移,照亮了德军纵队,他们穿过红军的密集部队和强大的边境防御,一天之内以每小时二十五英里的速度向明斯克和莫斯科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