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673章 席面

第673章 席面

    等大伙喝的差不多了,八个热菜才端了出来。今天是年三十,上的是这里的过年传统菜:八大碗。红烧肉、酥肉、红烧排骨、白丸子、瓦块鱼、炖鸡块、酥海带、醋金针。

    接着就是四个大件:红烧肘子、竹荪鹅、四喜丸子、清蒸鸡。

    菜上齐了,馒头枣花和菜馍也端了上来,大伙随意取用。

    孩子们被喊了回来,在水管上洗干净手,接着吃饭。

    现在人的饭量可真大,十个人二十个菜,基本上都吃干净了。孩子多的餐桌上,剩的菜多些,家里的男人就回到这里的桌子上,挨个的扫荡。

    吃完饭后,大人孩子齐动手,端的端,刷的刷,还有搽桌子扫地的,下午一点多就把餐厅收拾好了。

    大伙说好了,下午四点,再到餐厅来准备晚餐,就回家休息去了。今年的除夕夜,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大伙都打算备足的精神观看。

    八三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场春晚,电视台没做大的宣传,后世的悠悠和这个年代相隔太远,好多的事情真的是不知道。

    去年的一场大水,把韩屯村的房子基本上都冲毁了,人们的心思都在村庄重建上,除夕的晚上大伙聚在一起,围着韩援朝讨主意,那有心思看电视。

    妇女们也聚在一起,等待商谈后的结果。孩子们看完儿童节目,就去玩耍了,在红彤彤的灯笼下,放个鞭炮,炸个二踢脚,比待在房间里看电视有趣多了。

    今年的春晚,进入腊月电视上基本上天天宣传,并且经常回放去年春晚的精彩片段,把人们的胃口吊的十足。

    韩屯村的人,都卯足了尽头,今年的除夕一定要观看春晚。为了观看今晚的春晚,村里特意在餐厅里增加了两台彩电。

    悠悠回家到头就睡,这次自己可是在智脑上查看明白了,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是第二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由黄一鹤、张淑芬担任总导演。

    这届春晚被公认为最成功的一届,创造了大批经典。第一次出现了港台主持人和演员,第一次出现了小品,春晚的固定结束曲《难忘今宵》首次出现。

    悠悠还是被喧闹声给吵醒了,睁眼一看,已经到了下午的四点。

    村里人又聚集到了食堂里,开始准备晚餐。妇女们围坐在一起,主要是包饺子。

    中午还是阳光普照,这会天空黑沉,一片乌压压的,倒是没有一丝的风。

    舅姥娘站在餐厅的门口,不时的抬头看天,担忧的说:“这天该不会下雪吧,不知道援朝走到哪里了?”

    舅姥爷听了她的话,也走了出来,拉着她往里走:“雪打灯好年景,援朝这是给大伙祈福哪。你站门口有啥用,再冻着了。”

    一直到下午六点,天黑透了,韩援朝还没有回来。韩屯村倒是灯火通明,路灯和广场上的灯都亮着。村办公楼和食堂的门口,挂着高高的大红灯笼,各家门口的红灯笼,也都打开了。

    村里到处透着喜气洋洋的气氛,黑压压的天空,也被照得透亮,乌云都被阻挡的看不见了。

    孩子们都嚷嚷着饿了,大伙却坚持等韩援朝回来再开席。

    舅姥爷力排众议,吩咐韩道强开始上菜。晚宴和午宴不同,以下酒菜为主。还是十六个菜,不过四个大件没有了。

    十六个菜一块端了上来:

    劈柴藕、黄瓜蘸酱、糖拌西红柿、麻芝豆角

    红烧牛肉、红烧羊肉、猪皮冻、牛肚丝

    炸藕盒、炸茄盒、炸里脊、炸火腿肠

    香菇油菜、炝笋瓜、蒜蓉四季豆、青椒牛柳

    菜刚摆上桌,酒还没倒好,就听得外面有汽车鸣笛声,舅姥娘就坐在餐厅的门口,听到声音赶紧走了出去。

    果然是韩援朝回来了,他穿着厚厚的军用大衣,眼睫毛上被冻得结着白色的寒霜,下车就跺脚。

    连喊娘的声音都打着哆嗦,舅姥娘上前抓住儿子的手,心疼的眼泪都掉了下来。

    司机是个年轻人,他不仅跺脚,还搓着手,嘴里说着:“韩书记,您要是早说家里的路这么好,咱开皇冠来,您也不用受罪了。”

    他们开的是越野性能好的吉普车,没有空调系统,在这数九寒天里,开车和坐车的都受罪。

    悠悠家的吉普车,是后世的仿古款,只是外形和现在的车辆相似,其实带着空调系统,不论冬夏都比较舒适。

    小司机说着,从车里搬出来几箱东西,援朝让志远他们给搬进了餐厅。

    村里人跟在舅姥娘身后,都出来了,舅姥爷看到儿子回来,也放心了。一个劲的催促:“冻坏了吧,赶紧进屋。”

    志斌兄妹三人,边跑边喊爸爸,一头扑进韩援朝的怀里。智萍被抱了起来,其他俩人一边一个的挨在父亲的身边。

    智萍用手捧着爸爸的脸,细声细气的说:“爸爸,我给您暖暖就不冷了。”

    志斌到底年龄大些,他拉着爸爸的手:“爸,用热水洗洗就暖和了。”餐厅里的水龙头是冷热混合的,援朝和司机用热水洗过手脸,真的暖和了过来。

    智萍一直拽着韩援朝的衣襟,恐怕一撒手,爸爸再不见了。韩援朝还真疼爱闺女,坐到餐桌上还把她揽在怀里。智萍看来是习惯了,安静的吃喝着父亲给她夹过来的东西。

    援朝带来的大虾和螃蟹,村里人没见过,还真不会做。悠悠姥娘进了后厨,她老人家亲自下厨做。

    新鲜的大虾和螃蟹,做法比较简单,洗净上锅蒸熟就行,只是准备蘸料复杂些。

    大虾和螃蟹的个头可真大,大虾都在15公分以上,绝对够得上对虾的标准。螃蟹的个头比碗口都大,一个能放一盘子。

    幸亏韩屯村的人少,不过螃蟹也不够每人一只,一个桌只能上两只。

    援朝还带来了阜城的白酒和葡萄酒,另外还有两箱红富山的苹果和鸭梨。也洗干净了,每个餐桌放了两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