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544章 外汇

第544章 外汇

    石支书看着他们村的两个队长,大发感慨“还是你们想的透彻,分开的队又合了起来。这才两年的时间,都有办工厂的资本了。其他的几个队,连扯电的钱都没有。

    村里更是一分钱都没有,就四个社办老师,工资都得靠上学的孩子自己兑。为了不给老师兑工资,好些人家连学都不让孩子上了。咱村二千多人,上学的孩子都没有韩屯多。”

    石支书说的孩子上学的事情,不止是他们一个村,而是普遍现象。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可孩子失学的反而多了,关键原因就是民办教师的工资问题。

    各村办小学大部分都是民办教师,工资待遇从村里集体收入中支取。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村里没了收入,就让上学的孩子兑。

    每个学生一年得二三十元钱,得卖百十斤麦子,人们舍不得,上学的辍学,适龄的根本不让上。

    初中和高中就没有这种情况了,教师基本上都是正式编制,国家发放工资。

    大岳庄的耕地很少,都在村北,村二千多人,耕地不到千亩,人均四分田。

    不过高高低低的山头挺多,一眼望不到边,都栽满了桑树,嫩绿的桑叶刚刚展开,一片生机。

    岳书记给大伙介绍“不光是我们村,这附近的几个公社都以植桑养蚕为主,养的蚕部交到我们村工厂里,收入比种田高多了。

    你们还得去别的村参观,看过就知道了。别的地方俺不知道,俺们公社一半以上的村庄,都没分地,还和原来一样。”

    大岳庄成立了专门的农业组,总共不到百人,大部分是妇女劳力,她们主要从事采桑养蚕。

    大岳庄的麦场旁边,盖了一大溜高大的房子,里面放着各种大型的农机具。

    令悠悠震撼的是,竟然有一台高大的联合收割机。岳书记自豪的说“这是苏联老大哥支援我们的,就这一台机子,我们村接近千亩的小麦,两三天就能收割完。

    这联合的收割机直接出麦粒,拉到麦场晒两天就能入库。俺村里千亩农田就十多个劳力种,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蔬菜大棚里。

    这十个温室大棚可真费事,不过收入也高。常言道一亩园十亩田,俺们这温室大棚,可以说一亩抵百亩。

    不是俺吹,冬季的黄瓜西红柿,每斤五毛钱,一个大棚能收五千多斤,一个冬季,就能收入二三千元。俺们还不用出去卖菜,都是蔬菜公司派车来拉。

    依俺说,办丝绸厂你们不会,建蔬菜大棚倒是不难。你们要是想学,可以派人来,在这干上半年,啥都学会了。

    说实话,俺们村里缺劳力,来人管吃管住,每个月135元的临时工工资。来去自由,俺们可没有三年出师的讲究。”

    石支书笑着回答“谢谢岳书记您的好意,韩屯村就有温室大棚,俺们可以去他们村学习,离家近方便。”

    岳书记看着悠悠舅姥爷,赞叹的说“老哥,您们村发展挺快,我抽空也去你们那里取经。”

    韩玉林不好意思的说“我们村就一个大棚,才建了两年,和你们没法比。”

    大岳庄的麦场旁边,整齐的排列着十个玻璃温室大棚,每个大棚一亩地。

    隔着明亮的玻璃,就能看出里面的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韩玉臣的注意力都在那台联合收割机上,围着机器转了几个圈子,开口询问“岳书记,你这机器用了得有二十多年了,保养的可真好,和新的一样。”

    岳书记笑着回答“我们这十几种机器,就这一台最早,是56年的。中间坏了一次,省都没有会修的,还是从东北农场请来专家修好的。

    它可是我们村人的宝贝,一台机器能顶上百人。不瞒你们说,我们村的年轻人,好多就没割过麦子,离了它还真不行。”

    旁边有位老农嘟囔道“现在的年轻人,何止是没割过麦子,好些连地都没下过,咱们村要是和别的村那样,把地分到各家各户,好些人家都得撂荒。”

    听了他的话,悠悠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在大棚里忙碌的,还真都是年龄偏大四五十岁的,一个年轻人也没有。

    韩玉臣惊讶的说“你们用了快三十年的收割机,俺这可是头一次见。早就听说苏联老大哥先进,人家三十多年前造的机器,咱到现在都没听说过。”

    岳书记给大家解释“我们村原来住过一个苏联的专家团,村里的大部分机器,都是他们赞助的,说句实话,俺们村多亏了他们,才能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他们县委的同志咳了几声,岳书记笑着说“不说了,俺这也是看到这两年国家改革开放,才敢秃噜几句。”

    韩玉臣转头就问悠悠姥姥“秀芹姐,你给大卫打个电话,问问他们国家有这机器不,要是有的话,帮咱们也买一台,贵贱咱都要,这机器可太好了,得节省多少劳力。

    每次麦收,咱村的肉联厂都得停三天工,少挣多少钱,大伙起早贪晚,累得贼死。”

    “好,我回去就给大卫打电话,他们国家没有,我就问建业,让他给帮忙,这事包在我身上。”悠悠姥娘是看到悠悠点头了,话说的特瓷实。

    援朝舅舅赶紧声明“姑,您只能用京都分公司的外汇了,临水分公司的那些外汇,我可都安排好了。”

    悠悠姥姥笑了“行,我自己想法去,京都那边的外汇,刘冉四叔比你盯的还紧。”

    石庙的那俩队的队长,赶紧凑了上来“姐,您费心给我们队里也买一台呗,俺们回去就安排队里的妇女,啥活都停了,部给大卫做鞋垫,一年不够俺们做两年。”

    李专员到底是分管农业的,他见多识广。“石支书,你们还真会沾便宜,这联合收割机价值五十多万,靠做鞋垫换,二十年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