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527章 大喜事

第527章 大喜事

    “你不知道我知道,翻番每人一天也不到两套,年前的订单都没完成,找我调剂补的差额。

    他们的效率能提上来才怪,光是管理人员,厂里几十个,车间十几个人。十来个人的生产组就俩组长,都不上线干活,工资反而是最高的。

    中山装每件利润十多元,人均每天多做一件,年就是五千元,千人的厂子最少增收五百万。”

    胜男舅妈在地区供销联社负责批发业务,她对服装厂的情况比较清楚。

    援朝舅舅听完,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你们光看见管理人员多了,各工厂的退休人员也不少,这两年更多,好些人过了45岁就提前退休让孩子们接班。工厂的负担越来越重,亏损的也越来越多。”

    朝霞舅妈听到这里,有感而发“幸亏我们是刚成立的新厂,没有退休的工人,管理人员也少。不过以后真得注意这些问题,尽量减少管理人员。”

    大年初一天刚亮,石庙村的干部就来了,基本上是一个生产队一个人。说完拜年的吉祥话,就围着援朝舅舅询问新的一年,国家对滩区的有关政策。大伙七嘴八舌,比昨天除夕夜还热闹。

    “韩书记,去你的一场大水,可把滩区淹苦了。秋季到嘴的粮食淹完了,洪水下去的晚,年前麦子也没种上,只有等着种春作物了,就算比秋庄稼早收一个月,也得等到七月底,大伙可咋过啊!”

    “俺村里还好些,大部分人家跟在你们后头,把粮食倒腾到防台上去了,绝对够吃一年的。粮食放房顶上的,只能靠购粮证上的30斤粮食了,咋着都不够吃的。”

    “三月两月的,亲戚朋友的帮衬着,这要是成年的缺粮,谁家也帮不起来。老话都说救急不救贫,这么多的滩区群众,国家也顾不过来啊。”

    “吃饭多少有国家给的购粮证,咋着也比五八年好熬。这住也是个问题。黄河水一年比一年大,得垫多高的宅基才行啊!”

    “多高行?想要保险,不能比防台低。”

    “俺那娘唉,防台比咱村最高的宅子高一丈,这得多大的气力才能垫起来?就算是有地派车和大牲口,起码也得二年。”

    “韩屯用不了二年,他们村六十多户三辆拖拉机,入冬钱就能垫好。”

    转头就对没分队的那俩队长说“你们队里有钱,现在拖拉机随便买,赶紧多卖几辆,垫完你们自己的,俺租你们的用。”

    那俩队长都表示“拖拉机俺们肯定买,不过最多买两辆,够用的就行。大伙都要求先把电扯上,俺们也不等你们了,地里解冻就动工。”

    “二年就二年,这回不把宅子垫起来,俺是不盖新房了。去年刚盖的混砖(部用砖瓦)的院子,还被水给泡裂了。虽说砖瓦能用,半个月就能建好。

    咱总不能上一次水盖一次房吧,现在和原来不一样,家家喂着大牲口,猪羊也多,一年就收几千斤的粮食。就那四个防台,大伙都往上搬,也放不下啊。”

    “谁说不是哪,咱村二千多人,四十亩防台,韩屯三百多人,也是四十亩防台,一家一间房还不耽搁工厂开工。”

    他们村的石支书拉着援朝舅舅提要求“援朝,我也不喊你书记了,就托大跟着俺玉林老哥喊你一声大侄子。你帮俺们给领导反映一下,看今年能给俺石庙再垫几个防台不?

    俺也不求多,起码一个队一个,俺村里九个队,才四个防台,实在是太少了,别说一家一间房了,一家一个窝棚也搭不开。”

    没用验钞舅舅说话,韩玉臣替他回答了“石支书,国家对咱们滩区关心着哪,援朝昨天天黑才到家,带回来个好消息,出了正月,国家就给咱滩区垫村台。

    咱张集公社的滩区,地势低险情大,今年先从咱公社滩区的村庄开始。”

    “垫村台,这是咋个说法?”石支书握紧援朝舅舅的手,急切的问。

    “村台就是把村的宅基地连成一体,基本上是每户半亩宅基,高度比照着防台,村台能彻底解决滩区人们的居住隐患。”

    援朝舅舅的话刚说完,大伙都高兴坏了,一个个兴奋的说话都变成了喊的。

    “这可真是太好了,韩书记,新年第一天,你就给俺们带来这么大一件喜事,俺回家就放鞭炮庆贺。”

    “俺石庙快五百户了,得垫二百多亩的村台,这得多大的工程啊,还是国家的力量大。领导的就是好,时刻想着咱老百姓,这可是解决了咱滩区群众的一件大事。”

    “俺回去就开会,把这喜事告诉大伙。省下垫宅子的钱部买成砖瓦,要该就盖混砖的房子。”

    “对,赶紧回去开会,让大伙都跟着高兴高兴。”

    “韩书记,那俺们就先回去了。”

    “大伙先别走,我这还有一件事,是关于滩区春种的事。地区的李专员是咱洪城县的老书记,对咱滩区一直非常关心。

    看到滩区没种上冬小麦,专门请省农科所的专家到滩区考察。省里的专家几经商讨,给出了滩区种植春大麦的建议。大麦产量高用途广,做口粮虽然赶不上小麦,可也比其他的粗粮强。

    大家回去后尽快的统计出来种植面积,上报到公社调拨种子。”

    援朝舅舅话音刚落,二爷马上接上“援朝,原先咱滩区也种过大麦,产量不算高啊。不过,成熟期短,从种到收三个月,比小麦还早收十天半月的,倒是能渡饥荒。”

    “二爷,现在和原来不一样了,大麦也有了新品种,据省农科所的专家说,亩产能达五百斤。除了做口粮,还能入药、酿酒,是制作麦芽糖的主要原料。”

    二爷听了援朝舅舅的解释,用手拍着自己的脑袋,笑着说“俺还是老思想,跟不上形势了。现在小麦一亩比原先三亩收的都多,大麦肯定也高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