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436章 开学

第436章 开学

    昊昊、志亮和志远仨人,住最西边的那间大卧室。三舅妈给姥姥要了三张深南纺纱厂那样的双层床,三个孩子一人一个,有床有橱还有书桌。

    现在,智莉已经会走了,每天晃晃悠悠的到处探险,一眼看不见,不是磕了就是碰了,比不会走时还难照顾。

    不过,这就是皮实的孩子,头上碰个紫包,咧咧嘴,随后就爬起来,趴到姥姥怀里,委屈的说“姥姥吹吹,吹吹就不疼了。”

    她姥姥每次都心疼的掉眼泪,她自己却轻易不哭。

    8月26日,临水一中新生报到。临开学前两天,悠悠爸爸专门回来了,为的是送昊昊去上学。毕竟,昊昊是这个家庭的长子,爸爸还是比较重视他的。

    开学的那天,昊昊早早的就起来了。还把迪迪给喊起来,领着他去了后院,把后院里的家畜都交给了迪迪。

    郑重的嘱咐他“哥哥走了,家里就剩下你一个男子汉,以后这些活计就是你的了。

    你不能再睡懒觉了,得养成好习惯。这些活每天都得干,不然越积越多。

    哥哥回来了,就让你休息。你记住了,过星期时别忘了让悠悠去接我们,忘了就没人替你干活了。”

    临水一中和洪城一中一样,俩星期过一个星期天。现在的学校过星期,从星期六的下午开始,一天半的时间。不像是后来,周六和周日两天都休息。

    以前志远过星期,悠悠没空,昊昊和志亮他们都能去接,这次他们三个都去了临水,只有悠悠去接了。迪迪年龄小,虽然他会开车,可家里人不放心。

    每次接送志远,家里都是大包小包的带,各种吃食把三舅家的冰箱和冰柜,塞得满满的。

    大舅妈每次都是上千斤的给粮票,这几年韩屯村那家都没少分粮票。

    村里给种子站繁育良种,每年都补贴几十万斤的粮票。村里基本上都分给了大家,每人一年上千斤的粮票。

    三舅他们家的口粮,是国家给的定量,他们自家也不够吃。志斌才7岁的孩子,个子就长到了一米五,饭量那叫个大,不比成年人少吃,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可是他的口粮,每月才十六斤,一半也不够。这几年三舅家吃的面和粮票,都是家里人给的。

    地委家属院也有闲人,他们看三舅家里住着老人和亲戚,保姆一天三顿在伙房买馍,就偷着议论三舅受贿。

    “还是当官好啊,咱整天算计着还不够吃,人家的粮票多的吃不完,养着老人和亲戚。”

    三舅妈实话实说“俺家的粮食本,都不知道被我放哪去了,我这几年啊,就没进过粮库的门,都是婆家管我们吃喝。”

    她们不相信“农村的婆家,会种粮食不假,可是连自己都吃不饱,还能管他们吃粮。

    不就是男人当官了,送的东西吃不了,找借口也不会找个靠谱的。”

    地委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实情,回家告诉家属“你们看不起农村的,韩书记家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咱们有工作的,也赶不上。

    他们村里,连着几年,工值都是2元钱。每年给县里繁育麦种,人均500元钱,不仅分三四百斤麦子,还分上千斤的粮票。

    韩书记给他们养着孩子,家里人能让他们吃亏。你们吃饱了撑的,把人往歪了想。”

    把昊昊送到学校,爸爸在家住了两天就回去了。现在是南疆战争期间,部队医院随时都有抢救任务,爸爸不能在家长住。

    舅姥娘一遍又一遍的叮嘱悠悠爸“卫华,你见到爱民让他给家打个电话,就说我想他了。”

    舅姥爷每次听到,都冲她嚷嚷“公家的电话是让你打着玩的,孩子回来给你写封信就行了,能差那两天。”

    背着舅姥娘,舅姥爷却对悠悠爸说“要是方便,就让爱民打个电话吧,你妗子惦记着他,半夜半夜的不能睡。”

    昊昊他们走了,悠悠也开学了。悠悠今年是五年级的学生,迪迪三年级,智茹二年级。

    迪迪还真接过了昊昊的活计,和志高一起,每天去河滩割苜蓿,悠悠也和他们一起去,趁着他们不注意,就放出机器人帮忙。

    回来后,悠悠割的苜蓿给舅姥娘家送去,她每次都会作弊,多放一些。

    爱国舅舅没让迪迪和志高干出圈这种累活,毕竟他们还小,怕累坏了他们的身子骨。

    不过打扫猪圈和羊圈,放鸭子喂鸡这些活计,都是他俩的,智茹也不闲着,到了饭点就帮着烧锅做饭。

    这孩子外表娇娇气气的,可是真的懂事,干活还有眼力劲。主动的帮着大人倒水端茶,勤快的不行。

    老人都喜欢她有眼色,经常夸她。听到夸奖,她每次都喜滋滋的。

    志高和迪迪摸透了她的脾气,经常用好话指使她干活。你说“智茹妹妹最勤快了,哥哥渴了,给哥哥端杯水吧。”他喊“智茹妹妹爱干净,赶紧给哥哥接盆洗脸水。”

    看着智茹高兴的跑来跑去,俩人挤眉弄眼的偷着乐。

    悠悠家的代销点,买卖依然红火。为了节省20元钱,三四十里路的人都往这赶,来韩屯买地派车轮,不过和开始相比,人数少多了,姥爷自己就能应付的过来。

    随着外来人员的增多,悠悠家收购手工布鞋和鞋垫的消息,越传越远。还有人专门做起了这方面的生意,走村串巷的收购鞋垫和布鞋,集中到韩屯来卖。

    一双鞋垫赚五分钱,一天跑二三十家,就能收二百多双鞋垫,最少收入十多元,比干什么都强。

    他们为了好卖,收的都是质量好做工精致的,受到了舅姥娘她们的欢迎。

    现在交通不便,家里有自行车的不多,三四十里路算是路途远的,步行来回得一天的时间。十双鞋垫少卖五毛钱,却节省了一天的时间。

    悠悠爸刚回去一个星期,就来了电话。这次电话有两个喜讯。一个是爱民舅舅回来了,他这次又立了大功,战场上临阵任命,升任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