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39章 打夯歌

第39章 打夯歌

    村里住了五百多的民工,变得异常热闹。在悠悠的有心探听下,不几天的时间,就掌握了这次复堤大决战的基本情况。

    关于这次复堤大会战,悠悠在网上也进行了详细的查看,可把她吓的不轻。可能是上天保佑苍生,也可能是专家确实有本事,反正这次复堤功在千秋。

    据记载,七六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地区大面积漫滩。黄河大堤多处发生险情,不过七五七六连续两年的春季复堤大会战,黄河大堤比原来坚固了好多,在部队大力的帮助下,终于挺了过去,否则后果不堪想象。

    七六年黄河漫滩时间较早,麦收刚结束就开始了,给十多年没经历过黄河水患的滩区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另外,这次会战挖出的塘子坑,更是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洪水泄流后,塘子坑存下的水两三年还没下去,加上后来历次的小流量的漫滩,有的地方到八十年代还有积水。隔断了滩区村庄出村的道路,严重阻碍了滩区群众的出行。

    民工大部分以大队为单位,另有民兵和青年突击队,都是年轻力壮的男劳力,花木兰突击队则全部由年轻妇女组成。

    复堤从靠近大堤的滩区农田里取土,民工用地排车、胶轮车把土运到大堤上,全部靠人力完成。

    参加复堤的民工口粮由国家统一,各生产队自己做饭,尽管70是粗粮,但起码能吃饱饭。

    报酬根据其完成的土方计算,土方丈量以各队挖掘的坑塘为准。按劳取酬极大的调动了民工的积极性,大伙起早贪黑地战斗在工地上。

    堤上指挥部的高音喇叭,更是从早响到晚,随时报道工地上的情况,激情洋溢的动员口号在村子里都听的清清楚楚。

    复堤每垫一层土都必须用夯夯实,打夯的号子声压住了喇叭声,传出好远。韩屯村都能隐约地听到“嗨呀呵嗨呀嗨”、“喂呀嗨呀”的号子声,村里的孩子们时不时地也会跟着喊上一嗓子“嗨呀嗨”。

    悠悠好奇,星期天缠着哥哥去大堤上看热闹,结果呼啦啦去了一大群孩子。

    工地上到处都是人,挖土的,推土的,拉土的,夯土的,人和土叫上了劲。累得汗流直下,努得满脸通红,喊着口号叫着劲,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尤其是打夯的号子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好像拉歌比赛。

    这边喊着

    领打夯的同志们呀

    应嗨呀呵嗨呀嗨

    领拉起咱们的夯呀

    应喂呀嗨呀

    一夯一夯地打呀(下同)

    打得平又光呀

    同志们下下腰呀

    夯才起得高呀

    掌夯掌得稳呀

    夯才打得准呀

    掌夯掌得正呀

    越打越平整呀

    苦干六十天呀

    咱们把家还呀

    那边喊的声音更高

    领说干咱就干哪

    应喂呀嗨呀

    领绳子背上肩哪

    应喂呀嗨呀

    大家用力拉呀

    石夯跳得欢哪

    一人不用力啊

    绳子拉不齐啊

    石夯落不正啊

    就会出危险啊

    大家一起拉呀

    石夯飞上天啊

    用力用得齐呀

    省力不危险啊

    头遍轻轻打呀

    二遍狠狠砸呀

    三遍要打平啊

    打夯咱领先哪

    悠悠边看边录像,很快就被人群的热情感染了。回到家里就给姥姥提建议,在自家的代销点设立服务点,给民工针线,方便民工缝补衣服。还专门在商城订特了两个外表是洋铁皮的保温桶,一个能装50斤左右的水,全天给民工开水。

    在这缺少柴禾的年代,能保持下去真的不容易。其实,桶里的开水大多数是悠悠从空间里偷渡出来的。指挥部知道了,专门派人表扬了姥姥,还送来了一车劈柴。

    悠悠家的代销点也由此出了名,来的民工越来越多,距离村子四五里路的民工也抽空来看看。悠悠的换回来的像章,也越来越多,已有四五百个。

    除了姥爷挑出来的精品,其余的都被悠悠放到了商城里,最低的也标价千元,上架就被抢走。香烟盒价格更是离谱,一个两千也有人买。姥姥对此大感不可思议“这里面都是啥人啊,钱多烧傻了。”

    水坑公社的一部分村子,到悠悠家的代销点来的也是越来越多。主要是听说她家的代销点收购各种稀罕物品,给的价格也高。卖的东西不仅齐全,还不大断货。

    就连周楼的村民,也不去向阳大队的代销店了,翻过大堤来悠悠家的代销点买东西。

    现在,每天都能收上来一千多个鸡蛋。悠悠让姥姥留下二百多个送到公社里的食品站,其余的都偷渡到自己的电子商城去卖。

    代销点里每天光是收鸡蛋就得五十多块,幸好解放鞋销量大。民工干重活费鞋,解放鞋结实耐磨深受大家的喜爱。悠悠在商城订制的解放鞋几天就卖出去了三百多双,每双三块多,已经收入了一千多块,保证了代销点里的资金周转。

    每天都有人拿着各种各样的稀罕物件来卖,大多还避开人偷摸的进行,大概是被“破四旧”吓破了胆。姥姥给的价格都比较高,尽可能的帮补窘迫的乡亲。

    到了晚上就是悠悠姥爷发挥作用的时刻,他老人家总算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一边鉴定一边讲解,悠悠受益颇深。

    不过也没碰到什么有价值的好藏品,可在商城里还是相当受欢迎的,有句俗语就是“乱世黄金,盛世收藏”。

    二十一世纪五十年代,只要是有些年头的真品,都成为了收藏品,价格节节攀高。谁家都藏着几件百年老物件,作为传家之宝。

    为了怕姥爷和爸妈发现可疑处,悠悠建议姥姥买个大木箱,盛放姥爷挑选出来的精品。姥姥去村里的老木匠韩玉臣家,订做了一个防蛀虫的椿木箱子,才用了十五元钱。

    开业十来天的时间,就卖出去了五百多斤红糖,七毛二一斤,买了快四百块钱。尼龙袜子卖了一千多双,收入一千五百多块,就这两样都快两千元了。

    数着成沓的十元大团结,姥姥激动的说“十几年没见过大钱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好日子。”

    悠悠偷偷的腹议姥姥,您还自诩见过大世面那,这才哪到哪啊,您在仓储中心见过的不叫大钱那叫什么。

    和收入相比,用在收物品上的钱简直是太少了。75年国家规定的统一收购价是废铁每斤二分钱一斤,废铜一块二,乱头发一毛五,一尺以上的长发一块五,二尺以上的四块钱。收了快一百个铜制品还有好多的头发,二百元都没用完。

    现在,姥姥逢集就去供销社进趟货,同时上交七八百个鸡蛋,在村级代销点里是上交鸡蛋最多的一个。深受食品站的欢迎,带来的好处就是买肉方便了,每次都能买二三斤平价肉。

    还好,姥姥不像现在的人那样喜欢吃肥肉,每次都买带排骨的瘦肉。这时候卖肉都是一刀砍,没有精分割一说。回家的路上,悠悠再从空间拿出些添上。

    没回吃肉都会给舅姥爷家送去一半,舅姥爷高兴地说“得亏咱自家开了代销点,没料到还有这么个好处。”

    舅姥姥则担心“妹妹,你这样下去能够本?”

    “嫂子,放心吧,赔不了,您见我啥时候办过没数的事。您和我哥岁数大了,孩子们又是正长个,咱只要有条件就不能亏了孩子。”

    姥姥心里是有数,悠悠商城里的肉多得吓人,不是怕露馅,顿顿吃肉都没问题。

    “妹妹,你想的是,以前咱有钱也没处买去,现在能买得到是孩子们有福。可有一样,你缺钱来家里拿,不能难为自己。”舅姥姥嘱咐着。

    “嫂子,您小瞧俺了,这个小店别的不敢说,咱自家的花项还是能赚出来的,您就别管我咋赚钱了。”

    “那是,咱开店还能就图个瞎忙活。不过,妹妹,你还是要多攒点钱,哥再给你填补些,尽快盖个屋,孩子们眼看着长大了。”

    “我现在就能盖处好院子,可我敢吗?”姥姥心里说,终于体会到了悠悠有劲无处使、有钱不能花的憋屈心情。

    张集公社有打面机,姥姥终于舍得花打面钱了,进货时捎带着磨面,悠悠却说没有石磨面香。

    姥姥笑着骂她“你就做吧,刚吃了几天白面馍你还嫌好道歹的,想吃石磨面得等你妈过星期给你磨。”

    “姥姥万岁!”悠悠欢呼,吓得姥姥急忙捂住悠悠的嘴。

    “小祖宗,你这嘴可真敢惹事,可不能再说了。”

    悠悠吐了下舌头,又忘了这个时代的禁忌。心想姥姥,你老要到了后世,光听说话就得被吓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