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在线阅读 - 第77节

第77节

    第67章 相见   一路马不停蹄,烈日……

    沈羲和点了一下头, “多谢。”

    姜鸣轩:“不必这么客气,那咱们真的就不去了?”

    “不去。”

    省城灯会可比县城热闹,街边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 有鲤鱼形状的,兔子形状的,莲花形状的, 还有特别大的走马灯。

    护城河上波光粼粼,潋滟水光倒映着各式各样的灯笼, 书坊门口,披着毛边斗篷的姑娘小姐提着裙摆作诗猜灯谜。

    街头还有表演杂耍的, 一吼就喷出火来,正热闹, 就有人舞着狮子出来。

    天边亮起火树银花,细细碎碎地像天上的星子。

    书院里安静得不像话, 但也能听见外面的烟火人语声。

    学舍里已经点上灯了。

    姜鸣轩坐到现在,晚上就简单吃了点。

    他揉揉肩膀脖子, 抬起头见沈羲和轻轻翻了一页书。

    不得不说,沈羲和是个好舍友,安静话少还上进, 他跟着沈羲和比跟着别人瞎混强,可读书苦, 冬日冷,夏日热,他也不知能坚持多久。

    暑来寒往, 学舍的灯油填满又耗干。

    门口的竹林冒出新笋,很快长成翠竹。

    微风吹过,竹叶晃动, 总算给书院里的学生解了暑热。

    学堂里先生讲完课,又给学生解惑,“秋闱将近,大家沉住气,多看多问。”

    “学生知道。”一学堂的学生齐声答道。

    先生点点头,把书装书袋里,“下课。”

    下课之后,沈羲和书案旁围了不少人,一个个拿着书请教问题。

    就一刻钟,沈羲和根本没闲着。

    姜鸣轩看不下去了,“哎,别都挤在这儿,你们让他喝口水,歇一会儿。”

    桌边的人这才散开。

    来嵩阳书院读书的几乎学问都好,少有来混日子的,十六七八的少年人,对成绩好的也是真心敬佩。

    不好意思问先生的,就都来问沈羲和。

    旁边人道:“这快放假了,等羲和兄回家,就问不到了。”

    一屋子的人,一阵哄笑,谁都知道,沈羲和放月假必回去,一月一回,风雨无阻。

    有一次早上下小雨,那是五月,天阴的极沉,都劝他别回了,结果沈羲和骑马就走。

    果不其然雨下大了。

    那时还不知道沈羲和在家里订了亲,一群人围在一块说沈羲和不该回去。

    姜鸣轩摇着头叹着气,“他能回去一趟,淋雨也值。”

    话说一半,天打雷劈。

    姜鸣轩受不住一群人追问,只能说了,“羲和兄在老家订了亲,他赶回去见他未婚妻!”

    年纪轻轻就订了亲。

    敬佩之余这些人心里又多了丝庆幸,沈羲和读书好,相貌也好,他订了亲,他们岂不是……

    ————

    另一人应和道:“是啊,两天见不着羲和兄,都不知道问谁了。”

    沈羲和看了姜鸣轩一眼,“我是得回去,你们问吧。”

    姜鸣轩自知理亏,“羲和不在,你们来问我啊,都来问我……”

    “别,不用问你,你直接跟我们换屋睡得了。”

    “就是,一人换一天。”

    姜鸣轩拒绝地干脆利落,“那不行。”

    到了月末,沈羲和收拾东西回家。

    ————

    广宁,沈家食肆

    陈氏又拿了一罐麻酱出来。

    天热之后,火锅面就不卖了,开始卖麻酱拌面。

    二两面煮熟过凉水,里面放炸熟的猪肉丁,炸豌豆,黄瓜丝,还有焯过水的萝卜丝。

    再淋上两勺麻酱,爱吃辣的,自己加勺辣椒油。

    把面给拌匀了,每根面条上头都沾着麻酱和碎肉丁,一口下去,那叫一个滋味十足。

    一碗拌面不够,就再来两个酱肉包,食肆里还有绿豆沙,用井水冰过,清热解暑。

    现在拌面卖的最好,一碗拌面三文钱,一天能卖一百来碗。

    麻酱找出来,陈氏又开始切萝卜,煮青,煮面。

    大娃从前头过来,“娘,二婶,六碗拌面,两屉小笼包,六个酱肉包,两个卤肉卷饼。”

    李氏麻溜地捡包子,陈氏往铁锅里下了六份面。

    现在煮面用的是一个三尺高,两尺宽的圆筒状大铁锅,锅边挂着六个竹条编的小篓。

    一回就能煮六碗面。

    面煮的快,煮好之后过遍凉水,再加肉碎,调料,麻酱,面由客人自己拌,这样吃起来才香。

    “还是拌面好吃。”客人吃完,拍拍肚子去柜台结账。

    沈大娃记账收银子,客人道:“晚上是不是不开张?”

    沈大娃点点头,“我小叔今天回来,明儿也不开张。”

    客人点点头,月末沈家食肆不开张,大家都知道,已经习惯了。

    所以月末前几天食肆特别忙。

    过了中午,食肆才闲下来,一家人坐下吃个安心饭。

    他们吃的简单,中午剩下的包子,面条,就着咸菜,辣椒油。

    陈氏道:“下午三郎就能到,咱们快点收拾,早点回去。”

    “可算回来了,一盼就是一个月。”李氏轻笑道:“娘跟小小准在家做好吃的呢。”

    一月就这么一回,沈羲和待一天就得走,可不得做点好的。

    这会儿正是肉菜多的时候,鱼虾,猪羊,鸡鸭,还有桃子葡萄,能买回来的顾筱都买回来了。

    还不是她自己花钱,是周氏给的钱。

    周氏不是小气的人,以前就算了,现在家里富裕了,不能总让顾筱掏钱买这买那。

    今年开春三月多,沈家买了二十亩地,一亩地三两银子,一下就花了六十两。

    到现在,钱又攒出来了。

    沈家食肆一天能赚五六百文钱,印书一个月还能拿回来不少,再加上每月御芳斋的分红,沈大郎打家具,六个月下来,家里存了一百多两银子了。

    存了钱不说,家里还添了不少东西,锅碗瓢盆,家里的桌椅也全换新的了,上面木雕精致的很,墙上多了挂画,还做了好几床棉被。

    顾筱每月拿着书坊的分红,买铺子之后,分红就多了,她现在手里有七百两银子。

    屋里也填了不少东西。

    墙角靠着一个一人用的木桶,专留她洗澡用。

    旁边是一架缂丝机,上面蒙着布,平时不用就这样放着。

    墙边三个竹篓,一个里面放着棉花布头丝线,一个放着竹条竹筒,一个放着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木块。

    桌上摆着好几个匣子,有放玉料的,有放银箔银线的,有放金线金箔的,还有放珠子珍珠的。

    右上角是一盏漂亮的六角宫灯,灯壁上画着一个美人,眉间着花钿,身披轻纱,手持团扇。

    顾筱惯用的刻刀摆在最中间,桌上还摆着半块泥巴。

    她做东西慢,一月才往书坊送一回,张掌柜虽然等得急,但不催,手艺师傅,做的多反而不值钱了。

    这半年来,顾筱做过玉石麻将牌,木质的国际象棋,“俄罗斯套娃”,金银打的树叶书签,水果形状的羊毛毡,一支莲花形状的金步摇。

    一个月做一样,还得托张掌柜找东西。

    这回顾筱想做一套陶娃娃,为了吉祥喜庆,选的是新人拜堂成亲的情景。

    这一套有新娘新郎,双方父母,兄弟姐妹,宴请的宾客,甚至连迎亲的队伍,抬轿子的轿夫都有。

    陶人需要烧,所以还得寻一个烧瓷民窑。

    顾筱已经想好了,她可以去瓷器店买盘子去,给了钱就好谈生意了。

    泥人刚捏,下个月做完就行,顾筱也不着急。

    今天沈羲和回来,家里就她周氏沈大郎,外加一个小奶娃。

    沈老爷子回老家收拾地去了,晚上回来。

    周氏要看孩子,帮不了多少,顾筱打算做糖醋鱼,炸河虾,红烧排骨,虎皮青椒,炒豆角,麻酱拍黄瓜。

    一共是六个菜。

    “相公一个月才回来一回,得吃点好的。”顾筱把虾给腌上,鱼用面糊裹了一会儿下油炸。

    周氏叹了口气,道:“我听三郎说,在书院吃的不咋好。”

    书院吃米饭馒头,菜就是普通的大锅菜,要吃小炒得另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