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页
难道赵祯想直接立皇太孙,绕过赵宗实不成?如果是这样,历史就被改变了,不再有宋英宗,直接是宋神宗上位。 但历史上的赵祯还有两年不到就要驾崩,那时赵仲针才十四岁,还不到法定执政年龄,还有四年怎么办? 由曹皇后垂帘听政? 范宁胡思乱想,心中乱成一团。 这时,赵祯已经慢慢冷静下来,他又笑道:“朕任命范爱卿为京东路安抚使,其实是有深意。” 范宁立刻摒弃胡思乱想,将注意力集中,这才是赵祯今天召见自己的目的,果然让自己出任安抚使是有用意的,联想到刚才赵祯说的开拓性的治国大臣,范宁似乎隐隐猜到了什么。 赵祯看了一眼赵仲针,又道:“前些日子朕和皇孙谈论军队变法,提到军队之弊,以及一些对应的变法措施,一是消除冗兵,其次是清理空俸,夯实兵员编制,再其次是实行人俸分离,说实话朕非常有兴趣,但如果全面推广显然也不现实,朕考虑能不能在一地施行,试一试效果,范爱卿觉得呢?” 范宁目光变得有些凝重,这绝不是赵祯心血来潮要推行军队改革,而是一道考题,给赵仲针出的一道试验题,赵仲针能不能言行合一,成为赵祯心目中的中兴之君,就在此一举。 范宁点点头,“微臣同意以京东路的厢军来作为试验,臣将全力以赴,推行变法试验。” “你错了!” 赵祯的目光也变得严肃起来,“不是你全力以赴,而是你和朕的皇孙全力以赴,这次变法试验由你们二人来施行,范爱卿在明处,赵仲针在暗处。” 他目光又落在赵仲针身上,缓缓道:“赵仲针听封!” 赵仲针立刻站起身,上前一步跪下,“孙儿在!” “朕封你为梁郡王、南京留守,执天子剑替朕巡视京东路!” “孙儿谢皇祖父龙恩!” …… 知政堂官房内,韩琦又喜又忧,喜是赵仲针终于得到了官家的认可,成为皇位继承人有望,而忧是官家只认可了赵仲针,而并不认可父亲赵忠实,以官家强行册封两个皇后的独行特立,还真有可能只册立皇太孙,绕过他父亲赵宗实。 韩琦叹口气对范宁道:“这件事关系重大,只能是你我知晓,不可再告诉第三人,连你岳父都不能说,否则会引发很多麻烦,我担心张尧佐最后会鱼死网破,哎!官家今天真不该说这番话。” 范宁沉默片刻道:“我感觉官家的身体有些不对劲!” “你怎么看出来?” “他的脸色,他说完那份番君王评价之语后,脸色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红,很不自然。” 韩琦点点头,“御医说官家的肝脏有问题,问题还不小,算了,这话不能多说,说说你的兵法变革,你打算从何着手?” 范宁沉思良久道:“我打算分三步走,在一年内完成变法,但我需要得到知政堂的支持。” “你要知政堂怎么支持你?” “我需要钱和土地!” 韩琦笑道:“知政堂可不是我家开的钱铺,需要表决的,你至少给我一个具体的方案吧!” 范宁摇摇头,“有些事情不能事先公布,我只能说一点,我打算从人俸分离着手。” 韩琦想了想道:“这件事我再和官家沟通一下,尽量支持你。” 第四百六十四章 钱铺调研 下午时分,在御街朱雀门旁边的黄尖嘴茶馆,范宁在二楼一间雅室内请赵仲针喝茶,虽然封赵仲针为王的诏书还没有发出来,但赵仲针此时已经感觉到了肩头的巨大压力。 范宁淡淡道:“殿下知道官家封你为王意味着什么?” 赵仲针点点头,“正是因为知道才感觉到压力很大,皇祖父对这次军队变法抱以极大的期待,如果变法失败,可能会很让他失望。” 范宁笑了笑道:“这其实是一次考试,你能不能成为官家心中的中兴之君,就在于你这次考试怎么答题。” “请使君教我!” 范宁想了想道:“我觉得你首先要学会沟通,官家其实并不在意结果如何,他是想了解过程,你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草拟一份答题大纲,详细告诉官家,你打算从何着手,然后你每隔一个月写一份详细的报告,告诉官家,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解决,效果怎么样,哪里做得不足,准备怎么弥补等等,越详细越好,一年后,等你写完十三份报告,你的地位就定了,是否变法成功其实并不重要,明白我的意思吗?” 赵仲针想了好一会儿,还是不太理解范宁所说‘变法是否成功并不重要’的含义。 范宁见他目光有点困惑,又继续点醒他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军队积弊已有百年,如果变法太猛,太急于求成,大宋不仅会伤筋动骨,甚至还会动摇国本,事实上,所有变法中,最好改和最难改的都是军队,说它最好变法,是因为军队没有掌握太大的权力,它们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修改变法内容,或者无法在朝廷内部形成强烈的抵制力量,最多是不肯改变,这种情况下,只要换人就能把变法继续推行下去。说它最难改,是因为风险太大,有契丹、西夏这样的敌人在外面虎视眈眈,甚至还会发生兵变这样的极端事件,官家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变法成功是意外之喜,变法失败也在情理之中,官家关注的是过程,你是破釜沉舟,全面改革,还是循序渐进,寻找弱点,各个击破,他是想了解你做事的方法、能力和变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