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页
军器监的最高官员叫做罗骏,他官任厢都兵马使,知军器监,他之前承奉圣意,用一份来历不明的图纸打造新弩,怎奈做了几天,在关键之处仍不得诀窍,令他心中十分烦闷,他给了官家十天的承诺,若做不出来,怎么向官家交代。 好在图纸上有‘国子监范宁’,又打听到范宁是新科进士,童子科第一名,目前在国子监出任督学,他这才令人去请范宁前来指点。 罗骏正在房中喝茶,门外有人禀报,“启禀知监,范督学请到了。” 罗骏连忙迎了出去,只见几名官员簇拥着一个身材颇高的少年走来,罗骏不敢怠慢,连忙抱拳行礼,“下官盼望范督学多时了?” 范宁笑问道:“可是新弩造成了?” 罗骏面露愧色,叹口气道:“大半已造好,但在关键处却难住了,就是那些几个齿轮,范督学的图纸看不甚明白?” 范宁一怔,有图纸为什么还造不出来? 他心念一转,顿时明白了,自己给天子的图纸是全弩图纸,在一些细节处确实不太清晰,而给老工匠的图纸却是局部放大的图纸,老工匠当然造得出来。 想通这一点,范宁歉然笑道:“我只是把一张全图给天子看看,没想到他就下旨让你们打造了,实际上还有一张局部机关图。” 范宁从怀中取出一张图纸,又将铁膛一起递给罗骏,“这是局部机关图,这铁膛是我让一名老工匠打造的式样,可以参考。” 罗骏顿时大喜过望,有了这份详细图和参照物,他们就能打造出新弩了。 “多谢范督学在关键处指点,三天后就能试弩了!” 停一下罗骏又笑道:“此新弩尚无名字,范督学不妨给它起一个新名。” 范宁微微笑道:“此弩有如神助臂力,我看就叫神臂弩!” …… 三天后,天子赵祯驾临弓弩院,亲自看侍卫射弩,一名侍卫便可凭借脚踏腰臂之力上弦,又利用齿轮和杠杆原理将弓箭扣住弩牙。 侍卫端弩远射,一百五十步外,弩矢射穿了一副契丹骑兵的铁甲。 随即另一名侍卫又举弩射穿了一副西夏骑兵的铁甲。 十箭十穿,箭无须发,赵祯大喜过望,亲笔题写弩名,“神臂弩”。 同时下旨重赏此弩的发明者范宁,赐黄金两千两,官升一级。 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传闻 时光荏苒,一晃近三年过去了,时间到了皇佑五年的初春。 此时才是早春二月初,再过二十天便是新一届科举,汴梁城内已挤满了从天下各地前来赶考的士子,京城大小客栈爆满,每家酒楼茶馆都门庭若市。 这天中午,旧曹门附近的清风酒楼内人声鼎沸,宾客满座,大部分客人都是年轻士子,士子们血气方刚,踌躇满志,难免说话声音大了一点。 二楼大堂上,一名头戴莲花帽,身穿士子袍的年轻士子用一口汴梁话高声道:“外地士子可能不知道,我们汴梁去年就传开了,朝廷准备在海外建立养马基地,到时我们大宋将不再为战马发愁,也完全不惧和辽军一战。” 很多外地士子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一时间,众人无不为之震惊。 有人高声问道:“请问,海外养马基地在哪里?” “这个暂时不知,传闻有可能在南洋!” 大堂内顿时吵嚷成一片,有人皱眉自言自语道:“南洋可是很热的地方,适合养马吗?” 也有人冷笑道:“别听他胡说,那个养马基地只是传言,早就被枢密院否认了,大部分京城人都知道根本没这回事。” 在窗边一张酒桌前坐着几名年轻士子,正是范宁的五名师弟,他们去年春天返回平江府,经过半年深入乡村的调查了解,在去年九月的科举中,董坤、蔺弘、段瑜和陆有为一举考上了举人。 其中董坤考中解试第三名,蔺弘考中第五名,段瑜和陆有为也都考进了前二十名,加上三年前考上的范宁、苏亮和李大志三人,曾经的县学九人党竟然考上七人,轰动了县学和吴县,成为吴县各学堂津津乐道的一段趣闻。 五人是半个月前抵达京城,他们现在已经不是太学旁听生,由于范宁的父母都在京城,五人便住进了旧曹门的院子,这里朱佩的产业,不需要他们缴纳房租,而且这边生活便利,靠近大相国寺,使他们生活得十分舒适。 段瑜压低声音道:“这件事我也听说,有人说真,有人说假,到底是怎么回事?” 众人都向李大志望去,李大志和范宁关系最好,或许范宁会透露点什么消息给他。 李大志却摇摇头,“我问过师兄,他一口否认这件事,说这种说法很荒诞,让我们不要相信。” 陆有为沉思片刻问道:“大志是什么时候问师兄的?” “前年春天,差不多这个时候,当时传得沸沸扬扬,后来不是枢密院出来辟谣了吗?” 段瑜反应极快,他感觉陆有为似乎有话要说,便笑道:“难道陆兄也问过师兄?” 陆有为点点头,“我也问过师兄,我记得是前年十月,当时第二波传言已经快熄灭了,师兄告诉我,若这种事情传到契丹人耳中,他们肯定会出手破坏,让我们不要再说这件事。” 陆有为的话让众人心中又燃起一线希望,范宁显然是没有否认,难道大宋真要在海外建立养马基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