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汉列侯在线阅读 - 第33页

第33页

    书写用公文纸要求光洁度、强韧度以及纤维紧密度较高,新纸的表面泛起的毛茬、疙瘩甚至难堪的黑点非常多,稍微一拉就碎成几片也谈不上强韧度和纤维紧密度,这种纸张作为厕纸尚且略显勉强,作为公文纸差距可就不可以道计。

    其实曹时非常重视造纸术,从河东募集几名手艺上乘的丝絮纸工匠研究造纸,几经摸索结合他的记忆作为指导找出正统的蔡侯造纸工艺,按理应可以制造令人出满意的纸张,可结果却又一次让他大失所望。

    纸张的质量并不比丝絮纸好多少,部分捣压不足的纸张质量的还不如丝絮纸,当然要说从造纸成本出发,新纸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到不计,造纸的原材料广泛不用担心受到限制,只是质量不尽如人意罢了。

    曹时思虑一会儿说道:“新纸做成这样说明工艺还不成熟,你们应该换个思路不要局限于丝絮、麻团、破布这些材料,天生万物皆有用武之地,好比树皮、木屑、竹子都可以拿过来实验,石灰水的调配比例也要细细把握,我听说上郡以北有天然的碱湖,如果能够得到天然碱用于造纸或许会更好,尔等做出满意的纸张成品,侯府里定然不吝封赏,头功者可为侯府纸匠家监,努力吧。”

    纸匠们诺诺而退,曹时知道自己心急了点,造纸术也不是一时半刻开发出来的,这个时代纸张又被称作赫蹏,称作纸的原因是带着“丝”字的半边,最初古人也曾想过用丝帛为书卷记录文字和历史,奈何丝帛的价格高到可以作为硬通货,如此一匹丝帛价比粟米十石,拿斯波来做书写记录的成本几乎要贵到天边,大汉帝国一年的丝帛产量加起来也不见得够朝廷的日常公文用度。

    相比之下竹简木牍很便宜,竹木劈开烘干压平钻眼用绳子穿起来,造价绝对比羊皮纸和丝帛便宜数百倍不止,缺点是竹简木牍作为载物太过笨重,据说秦始皇一天要看的竹简有上千斤之多,而且竹木为载体随着时间越久会逐渐掉色,颜色晦暗字迹逐渐模糊不清,无论从行文阅读的行政效率,还是收藏归档的便易性能上都是不够的。

    因而发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勤劳的先民探索出用缫丝中的边角毛料用于制作丝絮纸的工艺,其特点兼顾竹简的低成本与丝帛的易携带,成为汉初六十年来朝廷用物最为紧俏的物什,奈何丝絮纸的产量受限于缫丝,而且纸张薄脆稍不小心就四分五裂,这导致丝絮纸的推广几经周折始终难成气候,几乎沦为勋贵们的玩赏之物。

    造纸术需要积淀千年技术逐渐成熟,这个过程会遇到若干的瓶颈,要想达到光洁度、强韧度以及纤维紧密度标准需要等待两千年。

    “两千年太久,我要只争朝夕。”

    侯府里的奴仆通报说有古人送拜帖一封,打开一瞧是前些日子来长安路上遇到的绛邑周复,他的拜帖写的很简单,几句恭维话接着提到有条侯有难,在京师的列侯聚于京师东阙甲第。

    “列侯聚会商讨援助条侯?”曹时盯着“条侯”二字怔忡出神,条侯周亚夫的大名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距离吴楚七国之乱大破吴郡扫荡齐国的骄人战绩才过去十年,人们仍在称颂这位忠勇的将军挽救汉廷社稷立下的功劳。

    周亚夫的功劳有多大,曹时只要稍稍想起后世朝代镇压大规模叛乱,以及农民起义所耗费的物力财力就可以预见的到,比如几百年后的黄巾之乱就给汉帝国致命一击,相比之下周亚夫的功劳含金量非常高,可这样的大功臣缘何要落得下狱受审的地步却不甚了了。

    第21章 列侯大宴

    看着天色还早,曹时就转而侯府的奴仆们交代一声,带着文师樊它广、门大夫孙起以及护卫五十人朝着京师进发,侯府的庄园距离东阙甲第并不远,骑马疾驰不到两刻钟来到宣平门,踏入城门立刻进入繁华热闹的京师。

    樊它广忍不住赞叹:“时隔一年京师的富庶又胜以往,我听闻天下精粹六分集于关中,关中精粹六分集于京师,想来是不会有错的。”

    “有时间可以慢慢看,咱们先去赴宴。”曹时对京师长安的所谓繁华毫不动心,一座居住二十万人缺乏卫生体系的古代城市,即使拥有良好的社会制度又怎及得前世的高楼华厦,所谓的繁荣是建立在大汉帝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基础上罢了,论及干净整洁还不如城外的平阳侯府。

    东阙甲第是长安东边最好的地段,距离长乐宫的森严壁垒宫墙只有一条大街相隔,这里是列侯们日常的主要居住区,原本列侯都集中在距离未央宫更近的北阙甲第,但自从两次令诸侯之国把列侯打回原形,渐渐的没有人愿意去未央宫的旧府居住。

    守在东阙甲第的仆人早早的迎上来打量来人,见到一行骑士威武不凡腰间挂着天家御赐的玉佩一枚,连忙上前几步俯首见礼,指引着侯府的马队一路深入东阙甲第北部的巨大庄园,这是属于绛侯周胜之还是侯府世子的时候留下的大宅,现在的主人就是聚会的发起者周复。

    曹时到的比较晚,厅堂里已经坐着五六十号人,他们分席而坐各自捧着酒食旁若无人的大快朵颐,旁边还有几坐铁炉被庖厨翻弄着不断的炙烤各类肉食,曹时一眼就认出侯府制式的铁炉,心知长安的列侯勋贵们广泛接受了他的铁器。

    汉文帝曾两次下诏令列侯之国,到了汉景帝时期由于吴楚七国之乱有功不赏,令列侯之国的严密体系逐渐土崩瓦解,许多有权势的列侯借着各种理由返回京师长安居住,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天子不久之后会干脆下诏省列侯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