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重生香江1981在线阅读 - 第924章 学以致用(两章)

第924章 学以致用(两章)

    听到这话,项老不由沉默下来。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即使是已经退休了,项老对内陆多少还是抱有一些偏见。

    当然了,这种偏见仅仅只是个人立场不同,跟其他无关,他不会因为个人政治立场,而对内陆生抱有偏见。

    近年来,湾湾与内陆双边的关系,开始出现了一定的缓和,一些明显的信号,已经表明了未来两岸早期那种紧张的对立状态,将会发生变化。

    内陆政权稳定以后所展现出来的态度,让湾湾一直紧绷的那根弦,也随之慢慢松开。

    现在湾湾已经不是老蒋时代了,自从内陆大杀器研制出来以后,蒋家的梦也随之破碎了。

    从杨辰现在能够在湾湾和内陆双边进行投资,不受任何的影响,项老能够猜到大概的意思。

    要说湾湾或者内陆方面因为杨辰是首富,需要他的投资,就对他网开一面,在项老看来,这简直就是笑话。

    不管是湾湾,还是内陆,它们都不会因为少了杨辰这个人投资,经济就不发展了。

    换作七十年代,杨辰影响力越大,湾湾和内陆对他的限制反而会越大,双方越是对立,关系越是紧张,就越不能容许眼睛里进沙子。

    所以,在项老看来,杨辰属于生在了一个好时代,香江老一辈华资大佬,可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好一会儿,项老才缓缓开口道:“我看这样吧,湾湾一千个名额,内陆一千个名额,香江和其他地方加起来一千个名额,咱们平均一下,你看如何?”

    听项老这么分配,杨辰想了想,觉得目前按照这样的分配方法,显然比之前两人的提议的都要好,虽然他一向不喜欢考虑政治,但是有时候他又不能避免这些东西。

    看着项老那双平淡无波的眼睛,杨辰心里不禁感叹,终于明白了那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什么意思了。

    有时候老人们的想法,或许不一定是最有好的,但绝对是最行之有效的。

    杨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项老的提议。

    对于招收内陆留学生的事情,项老表示自己不好插手,现在两边戒严还没有解除,他一个前国民党高官自然不能亲自去内陆。

    杨辰建议道:“我觉得可以让项先生去,由他代表你最合适,到时候我也会跟内陆那边提前打好招呼,相信他们不会拒绝。”

    项老点头道:“好,就由武仪代表我去。”

    接下来,杨辰又跟几人商量留学生学费的事情,按照杨辰的意思,为了尽可能的招到优秀留学生,避免家庭困难的学生无法留学,新城大学成立一个助学基金。

    助学基金对所有新城大学学生开放,不管是家里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只要是新城大学的学生,都可以提出申请。

    助学基金为所有提出申请的学生,提供在校期间所有的费用,比如学费、生活开销等必要费用。

    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被新城大学录取,那么就就可以通过申请助学基金,来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

    当然,助学基金的钱,也不是白送的,将来所有留学生完成学业以后,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为杨辰工作,在他旗下任意一家公司工作年满五年,其在校期间的助学基金费用,可以获得免除。

    二是不为其工作,但必须偿还在校期间从助学基金哪里申请的助学费用。

    项老听完,有些激动道:“小杨,我觉得这个想法好,也非常的有必要,助学基金对于那些想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将会是一个天大的福音,这能打消不少学生的经济负担。”

    杨辰提醒道:“这个助学基金由学校负责管理,但我会派人监督,我希望它的每一分钱都能落到学生的手上,每一笔账都要记得清清楚楚…”

    对于杨辰的提醒和要求,项老没有任何不悦,点头道:“这个你放心,助学基金我会派专人负责管理,项家人不会插手,不仅你要派人监督,老头子我也会盯着,决不容忍任何人贪图半分,每一笔账学校都清会记得清楚楚。”

    “宵夜煮好了,大家先吃点东西再聊!”

    “我们过去,边吃边聊。”

    “酒带上,一会儿小杨你陪我喝一杯。”

    ……

    在桌上,杨辰又提起了将新城打造城一座创新型现代化城市,这时候,项家父子等人,才终于明白杨辰把新城大学看的有多重要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创举。

    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个国家尝试的创举。

    至少在亚洲是这样的,别说尝试,就算是想都没有人敢想。

    现在大家才明白,为什么杨辰一定要把新城按照易经八卦来建设,现代工业城市,哪有什么文化可言。

    那些艺术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大多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根本就不是后期创造的。

    摁,那个,西方的无裤日,应该算是西方二十一世纪,一大创新…

    “小杨,上次你跟我提到的那个姚先生,我已经让我们家老大把他请过来了。”

    “姚先生?”

    杨辰闻言一愣,一时没想起项老口中的姚先生是哪一位。

    一旁项武仪提醒道:“姚期知姚教授,杨先生上次提到的计算机,哪位姚教授现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担任教授一职…”

    姚期知

    上嗨人

    一九四六年出生

    一九六七年,获湾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之后赴美留学,进入美国最知名的哈佛大学,师从格拉肖(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一九七二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次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姚期知放弃却学物理专业,转而投向美国当时兴起的计算机技术。

    为了学习计算机技术,姚期知转而进入伊利诺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

    仅仅两年时间,这位物理学霸,就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同年九月,这位双科博士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担任助理教授一职,次年进入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助理教授。

    一直到一九八一年,姚期知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教授。

    年仅三十五岁的他,就荣升教授,这在几年前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当初在建设新城大学的时候,杨辰就专门让人收集了一份海外各所名校的华人教师名单。

    其中,姚期知是他最看中的人才之一。

    能够在获得物理博士之后,又转去学计算机专业,单单那份果断和远见,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

    如果不是因为杨辰对新城大学的定位很高,他还真的想把新城大学教授一职给对方。

    现在听到对方人已经被请过来了,杨辰忍不住问道:“哪位姚教授答应来新城大学了?”

    项老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儿子,项武仪见状,开口道:“答应是答应了,不过哪位姚教授提出了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杨辰好奇道,对于什么条件不条件的,他倒是很不在意,牛人嘛,难请,讲条件很正常,要是不讲条件,那才奇怪了。

    毕竟人家任职于名牌大学,就算跳槽,也不应该来他这里。

    项武仪道:“姚教授想让学校答应,在新城大学建立一所最先进的研发教学计算机中心。”

    “就这个?”杨辰疑惑道:“没别的呢?”

    “额”项武仪没有想到杨辰会是这样一个反应,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道:“就这个条件,主要姚教授要求的是,最新的全套计算机设备,包含的东西太多,不仅教学,同时还能拥有研发能力,一些设备不仅贵,而且还不好进口”

    杨辰听到这,摆了摆手道:“贵不要紧,我之前说了,新城大学一切都要最好的,不管是老师,还是教学设备都要最好的,不要怕花钱。”

    “计算机本来就是新城大学需要重视的一个专业,建立一所研发教学中心也属正常,学以致用嘛,学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同时还得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学到的知识。”

    “现在美国的个人电脑越来越流行,要是咱们学校能够研发出一台比苹果公司更好的个人电脑,那绝对是一件好事,之前我说过,新城大学创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对新城大学的投资,我不会降低,但是如果学校想要更多的资金,招聘更多的优秀教师,招收更多的优秀学生,那么就要创造出价值来。”

    “学校实验室,不仅是用来教学的,同时还得用来研究东西,创造出实物,有价值的实物。”

    “设备问题到时候项先生你给我列个清单,不管是计算机需要的设备,还是学校其他实验室,只要是咱们新城大学的老师们需要,都按最好的来。”

    说完,杨辰想了想,开口道:“我看这样吧,计算机系的主任,就让哪位姚教授来担任吧,他需要什么你让他尽管提,能满足的我都满足,他想要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

    “不过,我的话,希望项先生向姚教授转达,同时也向所有教师转达,新城大学是私人学校,我有心想要把它办好,也愿意给大家提供所需要的一切。”

    “但是,前提大家能够帮助我旗下公司发展越来越好,未来是属于创新的时代,现实么东西,能够实用的实物,大多都会从实验室里出去。”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学术研究的同时,也能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造福人类生活进步…”

    对于杨辰这一番话,项家父子父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般赤裸裸的话,多少让人听了心里有些不太舒服。

    尤其是项氏三兄弟,他们都是数学家,要他们搞研究,搞实验,弄出实用的东西来,太难为人了。

    众所周知,数学家在研究数学时,是根本不需要考虑是否与现实有关。

    有少数数学家的抽象数学研究时,我们也可以列举出纯粹数学在应用方面的诸多“副产品”,但是大多数数学家从事相关研究却另有目的。

    过于关注实用价值,对于数学家而言,不利于取得重大突破。

    数学家希望的是迎接挑战,乐于享受在精神世界建功立业的乐趣,而不是实际出现在人们眼中,或者运用到人们生活中的实物。

    是的,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不过,个人有个人的不同看法。

    不能一概而论。

    项氏老三项武徳有些不高兴道:“实用价值不应该成为评判科学研究的基本标准,纯粹以实用性来引领研究方向是不切实际的。

    在美国,各所学校都赋予科学家做实验的自由,因为没有人知道那些暂时含混不清的东西,何时会变成实用的工具…”

    “额”见项武德一脸不悦,杨辰知道对方误会自己了,于是连忙解释道:“武德先生别误会,我只是希望新城大学未来在研究方面,能够尽量偏向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从而产生比较实用的价值。”

    “搞科研,是要花很多钱的,这不是我个人舍得与不舍得投入的问题,我说过,对新城大学的投入,我不会少一分钱,但是想要新城大学未来发展的更好,不能只单单依靠我个人力量,也需要新城大学一起出力。”

    “几位也是在美国名校任职过的人,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美国所有名校,它们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家财政拨款,以及社会捐助以外…”

    杨辰一直认为,最好的学校,就是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学校要人才有人才,要设备有设备,要资金有资金,只要那些个知识渊博的教授们愿意,他们真心想要研发一些实用的东西,简直不要太容易。

    有这样的资源,干嘛不利用,新城大学是私人大学,不是公立大学,杨辰希望新城大学最好能够成为贝尔实验室那样,不,哪怕是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都行。

    只有创造出一部分实用价值,做到学以致用,出名压根不会等太久,创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