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宋好官人在线阅读 - 第六百零三章:新奇玩意

第六百零三章:新奇玩意

    未来的社会,肯定是高效的社会,毛笔字因为效率问题是要被慢慢淘汰的,最终会沦为一种艺术存在。而硬笔书法,则在社会占据主流。

    这种看破未来的事,张正书自然不会点破,只是笑了笑不说话。

    赵煦也知道张正书的一手毛笔字惨不忍睹,就连写给他的密信都是用鹅毛笔写就的。

    不得不说,张正书的硬笔书法比毛笔书法好看多了,赵煦也曾感慨,如果张正书的毛笔字有硬笔字一半,那也能见人了。

    除了鹅毛笔,张正书是书房里新奇的玩意还有很多。

    比如那个地球仪,赵煦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但轻轻一波弄,就能转动的球体,让赵煦很是奇怪。比如那望远镜,苏熙已经制成了双筒望远镜,张正书放在了书桌上。比如那能把人照得纤毫毕现的玻璃水银镜子,就放在挂衣服的架子后……

    赵煦好像发现了新世界一样,惊讶地看着那镜子:“这是……镜子?”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发明了这样的镜子,比铜镜好几百倍。”

    很显然,张正书毫不气将这发明专利揽为己有的行为并没有被赵煦他们鄙视,反而好像见了鬼一样。

    章惇惊讶地说道:“镜子如何能制成这样?”

    “穷究事物的道理,然后利用这些道理,生成新的事物就行了。”张正书也毫不犹豫地说道,“这样的镜子,我也只是偶然发现,然后制成这样的镜子罢了。”

    “这镜子朕要了!”

    赵煦丝毫不改他“强盗”的特性,大手一挥,恬不知耻地说道。

    张正书苦笑道:“是,我叫作坊再制成一块等人高的镜子,送给官家。”

    章惇也眼红了,拉着张正书说道:“小子,老夫也想要一块。”

    可惜的是,张正书并不买账。“章相公,不是我说,这孝敬官家是臣民本身该做的事,可你只是宰相啊!所以这镜子,我不能给你。这镜子金贵着呢,一块巴掌大小的镜子,起码能卖出百贯钱。这么大块的,少说也要上千贯……”

    “老夫买了!”章惇眼睛都不眨地说道,要知道他一年的俸禄都超过两万贯了,区区千贯不算事。再加上章家在福建路浦城里也是豪门大户,千贯钱银都不当回事。

    张正书嘿嘿笑道:“章相公好眼力,这镜子我还没开始量产哩,你就下订单了。成,你把钱送到李家村玻璃作坊,他们会在五日内把镜子送到你家去的……”

    章惇有点不详的预感,心道:“这小子该不会是在诓骗老夫吧?”

    赵煦也有点发愣:“这镜子这般昂贵?”

    “不贵了,铜镜一面都数十贯钱,更何况这水银镜子比铜镜好上百倍?”张正书做了个类比,确实,铜镜其实就是钱来的。在古代,特别是在宋朝,入屋盗窃的盗贼最喜欢的东西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面铜镜!因为宋朝铜荒啊,铜镜的价钱是水涨船高的!能拥有一面铜镜,已经是家底殷实的象征了。

    被张正书这么一说,赵煦和章惇也接受了这个价格。

    张正书怕赵煦误会,连忙说道:“官家放心,我是守法百姓,该交的税赋是一文不会少交的。”

    赵煦最满意的就是张正书这一点,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该是如此。不然,朕是不会饶了你的!”

    “官家,这镜子只是能赚钱,对国家并无多少裨益。我这有另外一件物事,能叫你们大吃一惊。”张正书从书桌前,拿起那双筒望远镜,里面也镶嵌着水银镜子,只不过少了很多罢了。因为是铁制的,入手很沉。不过李家村的工匠手艺确实了得,居然能把两半的望远镜制得严丝合缝,除非摔砸,不然都不会让镜片松动,连张正书都大为吃惊。

    看着这铁筒制成的望远镜,赵煦一愣,说道:“这物事能对国家有益?!”

    不是赵煦不相信,是这望远镜的卖相——嗯,是有点难看了。毕竟是第一代产品嘛,就好像半成品一样,黑乎乎的两个筒子,看起来怪异得很。要不是张正书有望远镜的概念,说不定都不知道这东西是啥玩意。

    这也是汉人务实的地方了,别看这望远镜其貌不扬,但实际上内里却大有乾坤。里面的镜片含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了。虽然制造不出什么消色差镜片来,但是利用镜子的反射原理,倒也能把图像还原得七七八八。这个水平,放在宋朝这回,已经远超世界。能不超世界么,都是后世的基本技术。

    “我先示范一遍……”

    说着,张正书打开了窗户,举起望远镜看了过去。

    因为张正书的书房位置问题,能看到的东西不多。但是三五里地外的酒旗、商铺灯箱什么的,都看得一清二楚。这里不得不说说这个灯箱广告,宋人居然早就会用了。这种灯箱广告和后世是一模一样的,都是里面装有发光的装置。只不过后世用的是电灯,而宋朝这会用的是蜡烛而已。在漆黑的夜晚,这样的灯箱格外的醒目,还能照亮道路,一举两得。

    而且还让人不相信的是,宋朝这会已经懂得派传单了。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派传单!

    这种传单叫做“仿单”,印出的广告相当精美,广告图文并茂。比如药店的“仿单”上面会画着两人,一人病怏怏的,一人精神很足,还有功效说明。很明显,这是在表现患者服药前后的状态,用以说明药物的疗效。这种“仿单”通俗易懂,还制造精美,送到人的手上,也不好意思拒绝了。毕竟在宋朝,纸张还是有点贵的,起码不识字的人买纸只会买草纸。这一手派传单的绝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才能看得到。

    这种“仿单”的样子大概是怎么样的呢?嗯,喝过“京都念慈恩川贝枇杷露”的朋友看看上面的商标,大概就是这样子了。可以说,老祖宗随随便便一手玩意,都足够后世模仿的了。或许欧洲人发传单这一个概念,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谁知道呢?反正欧洲人抄袭东方技术,然后加以改进就说是自己的,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