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大太监田令孜
中和二年五月十八日。 勤王北路联军击溃孟楷,同日,李克用、杨复光攻克芳林门,董瑾随后攻克景曜门,冯绶最终攻克光化门,三路联军大破长安九门,尽皆攻入长安。 同日,黄巢孤立无援,趁乱南逃;被困在郃水北边的朱温骤闻长安沦陷,立刻向驻扎在郃水以北的王重荣投降,王重荣接受了他的投降,将他安置在同州,就立刻赶赴长安而来。 五月十九日,朱璃在长安城外会和史俨、孟绝海,将草军俘虏就地收编、整顿,两日之后才施施然进入长安,这个时候,参与勤王的节度使、镇将、刺史等人,早已彻底占领了长安,并将皇宫翻了个底朝天,不知道搜刮了多少黄金、珠宝,当然,除了那些不能动的,估计能拿的,几乎都进入了这些地方军阀的腰包。 皇宫之中,黄巢仓促逃窜,众多妃嫔、妻女尽皆成了各方大员的俘虏;而更有甚者,往往因为一个俘虏相互争夺了起来,若不是朱璃正好赶到,怕是长安百姓都免不了遭受牵连,受到兵灾的波及。 进入长安,朱璃见过诸位大员后,先是制止了他们之间的争抢,随后立刻聚拢所有人,当众论功、记录成册,立刻派人飞报成都,至于僖宗怎么赏赐这些大员,就不是朱璃要担心的事情了。 朱璃能做的都做了,而且是公然书写论功册,安抚住了各方大员的忧心,即便将来唐廷赏赐略有偏颇,也跟他朱璃无关了,毕竟诸人立功的记录,他全部据实以报了,这些大员还能说什么。 在等待成都消息的这段时间里,朱璃可没有闲着,他一共收拢了将近六万的草军溃卒,长安被黄巢经营了将近两年,说是草军的大本营也毫不为过,现在黄巢跑了,孟楷、黄邺、尚让等人都逃了,朱温等人投降了,这些被逼无奈,滞留在长安附近的草军溃卒,纷纷投向朱璃。 为什么他们不投靠别人呢,自然是因为有孟绝海这个标杆似的人物的作用,他在朱璃麾下深受信重,也牵动了这些草军将士的忧虑之心,有了孟绝海这样的例子,他们投降朱璃,对于以后的前程,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朱璃东拼西凑,才勉强给草军溃卒武装了四万人,然而这些俘虏并不能及时形成战力,于是他就让孟绝海带着他们赶往富平,让周德威将这些人带回朔州,对于这六万余草军溃卒的家属、亲眷,他同样打包让孟绝海、周德威一并送走了,毕竟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朱璃本人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草根,更能体会到这些底层士卒,那心中的牵绊。 中和二年六月初,成都遣使抵达长安,朱璃率领各方大员前去迎接。 来人是一名面色白皙、嘴上无须的大太监,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权宦田令孜。 不要小瞧这个太监,他可是僖宗面前的大红人,就连僖宗本人都毫无忌讳地称呼他为“阿父”,实乃唐廷最有权势的权宦之一。 “恭迎田大家。”老太监刚刚抵达皇城西面的金光门,等待多时的各方土皇帝,不敢怠慢,连忙摆出一副谄媚的模样。 朱璃自然例外,他站在最前面拱手一礼,算是给了老太监面子,毕竟他身为左武卫将军、单于大都护,正三品大将,领从二品虚衔,地位上他认为自己还是能够和这个老太监平起平坐的。 可是,他这幅作态,倒是让田令孜产生了一丝不爽,虽然朱璃被郑畋、李琢等人力荐,可毕竟不是他权宦一系的人,更何况田令孜还和郑、李二人暗中有些龌龊,老太监自然是看着朱璃有些不爽。 不过大庭广众之下,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倒没有说什么,朱璃是个人才,他不得不承认,也不愿意贸然恶了他,而是十分随和地道:“诸位可别折煞老奴了,咱家只是个跑腿、宣纸的奴才,当不得诸位如此大礼。” 田令孜一边惺惺作态,一边话锋一转道:“我们就别在这城外杵着了,还是到宫里再说吧,朱璃将军你说呢?” “一切但凭田大家做主。”朱璃似乎从田令孜身上感受到了一丝冷意,立刻警醒道。 “嗯,那一起回宫吧。”说着,田令孜看也没看朱璃,而是亲切地靠近杨复光,打马进城,径直向着皇宫方向走去。 其余节度使、各方镇将、刺史,大有深意地看了朱璃一眼,连忙紧紧跟上,只是转瞬之间,朱璃就从众人身上,感受到了明显的疏离之意。 “都督,这太监真可恶。”史俨悄然上前,怒视着簇拥在人群中间的田令孜,愤愤不平道。 朱璃微笑地看了他一眼,安慰道:“万事莫忧心,田令孜可不是一般人,此人是看着陛下长大的内宦,圣人不管事,都是此人代为掌管,对于这种时刻待在陛下身边的人,我们还是谨言慎行的好。” “可这老货,分明就是在给都督您上眼药啊。”史俨仍旧愤愤不平。 “哎,那又能如何呢,听说郑司空和李国公,和田令孜有些龌龊,我现在的官职都是他们两位力荐的,这次收复长安虽然乃是众人之功,可我毕竟有统帅之名,依照惯例,我怎么也能获得一半以上的功劳,这份功劳,田令孜等权宦不会甘心的。”朱璃叹了口气,仔细解释道。 “可制定声东击西、瞒天过海之计的人,本就是都督你啊,能获得军功也是凭自己本事,他们不甘心又如何,有本事他们不会自己去争吗。”史俨不服气地道。 “要是他们能像你说的那样,自己争取立功就好了,可这些人做事的时候,不是无能为力,就是力有不逮,但抢好处的时候,他们比谁都擅长。”朱璃打马,伙同史俨不紧不慢地跟在众人身后,望着唐末三害之一、几乎一手毁掉了大唐盛世的权宦代表田令孜,不无愤懑地道。 覆唐三害,权宦首当其冲,他们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上遮天听,下劫忠言,搬弄是非,排除异己,简直就是误国误民的头号蛀虫。 由金光门途经太常寺、尚书省等重地,一行人进入太极宫,大殿之上,田令孜站于龙椅之下,随侍的太监抱着一堆册封圣旨,望着那些册封圣旨,各方大员眼光灼灼,看来数天的等待,自己最终能获得什么样的封赏,马上就要揭晓了,这些军阀怎么可能不激动。 参与勤王的各方大员,分别站于大殿两侧,眼巴巴地望着田令孜,田令孜似乎很享受这种感觉,不紧不慢地扒拉着一堆册封圣旨,好似随意,实则刻意地从圣旨堆中抽出一卷,展开道:“圣人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兹有兵马都监、许州刺史杨复光,忠义昭昭,可耀天日,沥胆为民,收复长安有功,兹特授尔天下兵马都监、加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封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锡之敕命于戏,...... 敕命,僖宗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谢圣上隆恩,杨复光恭贺陛下万岁、万万岁。”这是一封策书,专门封赏杨复光的,杨复光听到敕命,立刻走到大殿中间,大礼拜谢道。 这个敕命一出,其余之人都神色闪烁、有意无意地看向朱璃,杨复光突然被敕封为天下兵马都监,总领天下兵马,朱璃这个临时都统怕是做到头了。 与其说这是朝廷对杨复光的敕封,不如说是权宦在收复长安之后,立刻将兵权从朱璃手中夺了过去,可是对于这一点朱璃一点都不在乎,他面色如常,神情泰然,似乎并没领悟到这一层的意思。 杨复光被敕封后,接着便是王重荣、周岌二人,周岌乃王重荣部下,东路军逼降诸葛爽,攻入长安就是周岌之功,因为朱温那个时候尚未投降,王重荣本人坐镇郃水南畔,对峙朱温,所以这收复长安之功,自然也有他的一份。 唐廷敕封王重荣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郡王、累功检校太傅;而周岌因功擢升,接替杨复光成为许州刺史。 除此以外,唐廷敕封李思恭(原:拓跋思恭),太子太傅、封夏国公;李孝昌进阶检校司空;宋文通进阶检校太尉、封琅琊郡王;李克用为检校司空、河东节度使;王重盈进阶检校太尉、封琅琊郡王,累功检校太傅中........ 一番封赏下来,唯独只有朱璃没有受到敕封,不过随侍在田令孜身边的太监手中,还剩下一卷策书,看样那卷策书就是唐廷敕封朱璃的圣旨,不知为何田令孜却留到了最后。 正当众人以为田令孜接下来就该敕封朱璃时,田令孜却开口道:“诸位为国操劳日久,如今圣人大肆封赏,已然功德圆满了,若是没有其他事,你们都退下吧,老奴要同朱璃将军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