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一亿转会【1】
多特蒙德主教练克洛普看到了奥巴梅杨的视频,这个视频并非是集锦。哪怕是一个业余球员,他的集锦都可以很精彩。 也恰恰好这不不太出彩的视频让克洛普看到了奥巴梅杨的优缺点。 奥巴梅杨缺点是他身体对抗能力比较差,毕竟是速度型球员,你不能够指望他浑身岩石般的肌肉。 单打独斗能力比较差,奥巴梅杨虽然速度快,但他不是那种能够经常自己一个人上演一条路的球员,他比较依赖队友喂球和帮他吸引防守球员的注意力。奥巴梅杨在青年队里面和迪巴拉之所以被称之为双子星,可不仅仅因为他们两人出色的表现,更因为他们能够一定程度上互补。 迪巴拉有出色的出球能力,并且能够帮助奥巴梅杨吸引对方防守球员的注意力。而就在不经意间,迪巴拉一个直塞球,奥巴梅杨撒开两条大长腿狂奔,往往能够形成一个单刀球。 但奥巴梅杨的优点也非常明显,他速度飞快。足坛里面速度快的球员并不少,但速度快并不一定能够成为球星,因为速度快只是你无球跑动快,带球跑动也快才得。除此之外还有带球节奏要好,比如贝尔众所周知他最擅长传球给三秒后的自己,但为什么那么多后卫知道他这个踢法,就是防不住贝尔?因为贝尔带球节奏好,他知道怎么样将足球送到一个自己可以舒服拿球的地带。 奥巴梅杨虽然没有贝尔那么强的带球节奏感,但他的带球节奏已经足以让克洛普满意了。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眼下足坛里面速度型前锋并不少,但那些踢出名堂的个个价钱都不便宜。相比之下奥巴梅杨可就要便宜多了。 现在奥巴梅杨在《足球转会》上的价值是四百万欧元,当然了,多特蒙德想拿下奥巴梅杨肯定不可能只是四百万欧元就搞定,但按道理来说这转会费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多特蒙德给利物浦第一次报价,四百万欧元。 利物浦拒绝了,他给了多特蒙德一个建议,先租后买。 李维自信奥巴梅杨一定可以在多特蒙德踢出来,当然了,前提是有足够的出场次数。 因此这份先租后买的合同里面,多特蒙德如果让奥巴梅杨出场次数不少于二十场,将免除租借费,多特蒙德只需要承担奥巴梅杨的工资,相当于免费租借。如果场次少于二十场,则要支付利物浦三百万欧元的租借费。 赛季结束后,多特蒙德可以选择买断与否,买断费为二千五百万欧元。 克洛普想现在就买下奥巴梅杨,但李维给奥巴梅杨标价一千五百万欧元,少一分钱也不卖。 克洛普为了不耽误球队赛季集训,答应了利物浦的先租后买条款。 在克洛普看来,先租后买对于多特蒙德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给奥巴梅杨二十次出场并非难事,毕竟多特蒙德可不是专注于联赛的球队,他们三线作战,一个赛季下来比赛场次四五十场。哪怕奥巴梅杨不堪重用,了不起就在补时阶段让奥巴梅杨替补出场好了。利物浦只是要求出场次数,并没有要求出场时间。 如果奥巴梅杨真的表现出色,多特蒙德也未尝不愿意重金拿下对方。现在的多特蒙德已经不是当初破产边沿的俱乐部,经过重组后俱乐部迎来复兴,财政上富裕多了,更何况这个夏天拜仁慕尼黑虽然挖走了多特蒙德核心格策,但也给多特蒙德留下了三千七百万欧元的违约金。 ………… 青训营双子星奥巴梅杨离开了,迪巴拉也紧接着离开了。 巴勒莫以七百万欧元的转会费引入迪巴拉,这比历史上的一千二百万欧元少很多,但利物浦在合同里面加入了回购条款,最高回购金额为一千八百万欧元。 ………… 本特克的转会也尘埃落定了,上个赛季本特克在阿斯顿维拉共为球队登场39次,攻入23粒进球,包括19个英超联赛进球,表现出色。 早在赛季中的时候阿斯顿维拉就希望拿下本特克,但利物浦没有同意。 赛季结束后,本特克也成为多家球队哄抢的对象。 虽然本特克个人比较倾向于回归利物浦,但李维却并不大准备引入本特克。本特克在利物浦已经证明了他很难在球队打上主力的位置,而再让本特克回来利物浦当角色球员,本特克也不愿意。 其中也有来自中国的报价,某北.京球队为本特克开出了三千万英镑的高价,利物浦已经同意了,但本特克本人不愿意。 现在本特克还年轻,他知道如果自己到了中国踢球,也意味着离开主流视线,更离开国家队。 本特克本人不愿意,利物浦也不能够强迫球员去中国踢球。 最终阿斯顿维拉以两千万英镑的报价得到了利物浦的认可,其实这个报价距离李维的预估有一定差距,但无奈这已经是除了中国外的最高报价。李维于是要求加入出售分成条款,如果未来五年内阿斯顿维拉出售本特克,利物浦将得到百分之二十的转会分成。 ………… 一直让利物浦球迷揪心的苏亚雷斯还没有确定去向,忽然新闻上爆出皇家马德里已经和贝尔签订个人条款的新闻。 这个时候李维才猛的发现皇家马德里居然挖了自己的墙角。 但他也没有办法抱怨贝尔的经纪人,也就是他的经纪人乔纳森巴内特。 乔纳森巴内特是众多球员的经纪人,他或许在资源上会有所倾斜,但他轻易不会出卖客户的利益。因为这是毁了他在这个行业里面的生存基础,所以这次李维并没有从乔纳森巴内特嘴里面得到一丝一毫的消息。 李维打电话给贝尔,但手机回馈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这也是很多球员的惯用套路。 不和俱乐部正面对抗,将所有事情交给经纪人,避免让自己的名声搞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