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页
书迷正在阅读:朕的爪子一定要在上面、落魄小少爷被哑巴捡走后、乖软替身他拒绝复婚、当巅峰遇到巅疯[快穿]、我在各个世界穿梭[超穿]、男主带球跑不跑[快穿]、论一个好员工的担当[快穿]、大佬的另类攻略法[快穿]、雨中恋歌、安妮的答案(1v2 np)
曹公公单独住天字一号院,其余的军士们愿意住在院落还是几人房的通铺都行。 马也有人专门伺候,上等的草料伺候着。算是补偿它们近日的奔波劳累。 晚上,驿丞用最好的酒菜招待众军士与曹公公,酒足饭饱的众人,早早的歇下。 沈府,镇国公在晚饭前进城,来到沈府。 一家四口团聚,有说不完的话语。 只是袁珉确实很累,说了一会儿,也熬不住早早的歇下。 收红薯就定在明天,官庄上的红薯先收。 十月,天气再异常,也不会有夏日热,地头站了不少人,依然是沈清和先挖第一株藤。 大而多的红薯,让在场的人震惊,一亩地下来,新鲜红薯足足有五千多斤。 一亩地五千多斤,换成荒地至少也有一两千斤或者两三千三四千斤吧。曹公公也惊诧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也算见多识广,可是依然不敢置信,后面的每一亩地,他都是亲自监督,眼睛不眨的看着佃农们挖。 几天的时间官庄忙完,又忙沈清和私人地里的,看着全部收完,曹公公看沈清和的眼神,变了。 他来威西,还没有上过街,仔细探询过平民,但是在地里他有趁佃农休息的时间,询问过沈大人来威西城以后做过什么事。 佃农们说起来,滔滔不绝,就是那最老实常老头也能夸沈大人夸上半个时辰。 佃农的话只是代表极少数的人,他还要上街访查,多打听一些边关的情况,回去才能汇报给皇上听,来一次不容易,当然得多打听多问。 沈清和私人地里收红薯,曹公公亲自盯了两天,后面几天,他都是游荡在威西城各条街道上,不管找谁问关于对沈大人的看法,都是一顿猛夸: 大致意思就是皇帝慧眼如炬,选中了一个好官来威西,给威西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百姓的生活变好了,衙门的人也不欺压大家伙儿了,他们开荒种地,有粮食吃,农闲打零工还能赚银钱。 城里近两年都有活做,大人还建免费学堂,让孩子们识字学功夫。砖瓦窑的砖瓦平价卖给本县普通百姓,家家户户挤挤手中的银钱,也能盖上一两间敞亮的砖瓦屋。 其实是百姓们不相信下一任的县令,都知道每一任县令都有任期,任期一到留任的少,大部分都是调走,威西城之前的都是死在任上。 等以后的县令来了,能不能平价买砖瓦那是一个未知数。家中有钱没钱的都抓紧让家中劳力在农闲时进城打零工,赚些银钱,买砖瓦盖屋子。 威西治下的山村如今盖青砖瓦房的比比皆是。平价砖瓦比往年外地运来的砖瓦便宜了不只是一半。 简单的一笔账,谁不会算。 还有城外上千亩的人工湖,也是他们未来的希望,西北少雨水,有了这座储水的人工湖,周边的村子都会跟着受益。 新粮种如今只是小范围的人知道,大部分的百姓都不知道,也没有人说到这个。 曹公公几天的时间,城内城外听到的全是沈大人是个好官的言语。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 街道上,来往的行人,还有商旅对沈大人那是赞不绝口。 望着高大的城墙还有城内新建的房屋,曹公公说不出来任何觉得沈清和弄虚作假的言语。 他也探访过那座千亩人工湖,湖水清澈,还有不少鱼儿游来游去,湖堤上种了不少树木,还有供人歇息的石桌石椅,也有两座摇摇相望的凉亭。 桃树比较多,再就是柳树,或者耐旱的本土树木。相信来年春天,桃花盛开时,湖堤上的景色不错。 曹公公每一样都用笔记录下来,还找了一位擅画的书生,把威西城的城墙,以及街道,银湖的全部画了下来,他想带回京城给皇上好好瞧瞧。 边关军士开垦的地,曹公公也去看了,秋收刚结束,地里的麦秆都收进军营,冬日生火或者做别的都好。 城内的粮仓都装的满满的,他还看了几处衙门负责的生意,都挺红火的。私底下暗暗点头。 看来沈大人确实做的不错,至少比大多数为官一方的县令知州都做的好。 地里,负责监察的袁珉坐在一边,与沈清和说起如今的局势还有京城的一切。 等大舅兄说完,沈清和也说起干旱的问题,大哥,回去让二哥,大姐都抓紧买粮食存着,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好几次我都预感到明年开始会有连续几年的饥荒,趁现在还没有下雪,府中找人看看,多找几个地方挖深井,能挖多深就挖多深。 府中的围墙加高一些,让厨娘多晒一些干菜,今年冬天多囤积一些冰块,没水的时候冰块花水也能喝。rdquo; 听着妹夫清冷的声音,袁珉知道妹夫一定有把握才这么说的,至于他怎么能猜测到连续几年的干旱,他不得而知,也不想打听。 好,我一定照你说的办。rdquo;多囤积粮食,还有打水井都不要紧,只是花些银子,粮食吃不完还可以卖,或者把陈粮留给下人吃,多打水井也花不了几个银子。 即使每个院子都打一口水井,都没事。 多做做准备工作,等事情发生时,受益的是自己一家人。他不是刚愎自用,听不进好话的人,自小被父亲带到身边亲自教养,其实他的性子比很多人谨慎。凡事多想想,多做准备总是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