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完美关系[娱乐圈]在线阅读 - 完美关系[娱乐圈]_分节阅读_42

完美关系[娱乐圈]_分节阅读_42

    尹畅当然知道这种问题不能随便乱答,虽然很想吐槽邵君凌身上的各种缺点,但要是真的说了,就会被外界传他们兄弟不和,甚至还有人会认为他之前的一系列行为只是为了作秀。

    尹畅迅速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朝女记者微微一笑,勾起的唇角透出一丝丝骄傲:“我弟弟智商很高。”除了智商这一点,他也实在想不出邵君凌还有其它优点了。

    女记者:“……”

    访谈结束后,回去路上,陆灵鹃还忍不住跟尹畅抱怨:“哇,那个女记者真是太狡诈了,还好你反应够快!”

    尹畅也板着张脸,不过他不是反感那位女记者,而是在纠结自己说出口的话。

    今天姚曼槐带着被灌输了一堆新知识的邵君凌去参加了德音的考试,明天出结果,万一邵君凌考不过,投资入学的事情被曝光,他的回答无疑会被打脸。

    焦虑地过了一晚,第二天,姚曼槐给尹畅刚打电话汇报邵君凌的入学考成绩。

    只靠着一周的突击,他当然没能过,尤其是学前英语、朗读、文学语言和面试这几个部分,通通不及格,分数还极低。

    但结果却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由于邵君凌在“逻辑”这门号称德音难度最高的入学考科目中拿了三年来的第一个满分,经过了招生组开会讨论,他被破格录取了。

    作者有话要说:【小插曲】

    邵君凌:不但没给我带礼物,还要剪我的指甲,还怀疑我是智障,简直气成河豚鱼!(`Δ′)

    亲妈剧透:别急,耐心等一个月,一大波礼物正在来的路上……

    ——————

    【插花】

    之前写姚曼槐为尹畅计划出道的时候,似乎看到文下有一些争议,有读者说尹畅没有实力根本不行。

    解释一下啊,其实很多星二代完全没有自己的作品,也能凭着父母的人气和一个“人设”出道。

    比如木村拓哉的女儿木村光希,年仅十五岁,作为新人没有拍电视剧、没有演电影更没有出专辑,却能被意大利珠宝品牌宝格丽选为品牌代言人,而且一出道就独享ELLE封面。还比如参加《爸爸去哪儿》几位明星的孩子,也都频频参加各种时装秀、靠接拍综艺、广告不断被大众熟知。可以说,有才华只是他们可有可无的加分项而已……(〒▽〒)

    可能有读者看那种“为了梦想打拼”的励志文比较多,也更愿意相信“越努力越幸福”这样的话(包括我也是),但实际上,娱乐圈真的是很拼资源和运气的一个地方……姚曼槐想让尹畅继承他父亲的资源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她的做法不被大众认同很正常,但她这个人的人设逻辑是自恰的。

    至于尹畅今后会怎么成长、怎么发展,我就不多剧透了,大家继续看文就好~XD

    第22章《新人物》

    姚曼槐还在电话里说,校方做出这个决定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逻辑科单科满分,他们还参考了邵君凌前阵子刚拿到的智商测试报告以及个人履历,得知他以前生活在福利院,从来没接受过如那些精英阶层般的全方位学前教育,还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不过,德音国际的教育水平起点很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远超外面那些普通学校的同年级水平,校方担心邵君凌跟不上,建议他直接从一年级读起,并在每天的正规课程结束后增加额外的课后辅导,保证他能够全面均衡地发展,等他的偏科问题得到基本缓解后,再根据他的成绩酌情安排跳级。

    这就要求邵君凌在短期内必须住校,一开始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直到他能跟上同龄人的步伐。

    尹畅对这一点倒是没有异议,本来邵君凌就不怎么喜欢说话,两人总凑在一起也比较尴尬,如果半个月见一次面,他反倒觉得轻松。

    敲定了入学细节后,尹畅就替邵君凌购置了新衣、新鞋、新书包,想让尽量他在学校里体面一点。

    其实邵君凌长相随尹东,本来就不难看,加上尹东去世之前与他进行过半年的亲子互动,也为他购买过不少新衣服。但不知道是不是气质问题,邵君凌穿什么衣服都显得有些吊儿郎当。

    而且,他看人的时候总不由自主地透着一股凶悍劲儿,像是随时准备着要跟人打架似的。

    上次尹畅和埃文视频,这孩子无意间的一个眼神,就让埃文感到被“挑衅”了。

    他现在还小,又很凶,遇到同龄人,尹畅倒不担心他吃亏。但不管在哪里,这样一个浑身都是刺茬的人都是会处处受到针对。

    不过尹畅觉得也许是邵君凌以前在福利院受欺凌多了才会这样,等他去了学校,跟素质好一点的同学相处,慢慢会改变的。

    送邵君凌入学那天,又出了一点状况。

    平日在尹畅面前乖顺无比的小孩儿头一次表现出了叛逆的一面。

    从昨晚开始,他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尹畅叫他,他不出来,早上尹畅直接进去找他,他却当着尹畅的面钻进了床底。

    “你……我带你去上学,你躲什么?”尹畅被邵君凌的举动搞蒙了,他也拉不下脸爬进床底下去抓人,只能站在床边。

    一开始还有耐心循循善诱。

    “你考进了德音,现在能去那里上学了,不觉得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