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凤行在线阅读 - 第119节

第119节

    一直到周会离开时,这个疑问依旧潜藏在他心中,没有得到解答。

    *

    魏王并没有隐瞒这个消息,很快‘钦差借到一批粮食’的消息就在巡抚衙门里传了开。

    但也仅限巡抚衙门内,以及有限的一些人知道,至于粮从何来,数量有多少,依旧没人知道。

    以虫换粮依旧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有了这两件事的激励,逗留在太原城内的几个知县都回到各自治下,主持着县中大局。

    他们除了监督换粮一事之外,还要提防当地发生民乱,以及疫病的发生。疫病总是跟随着灾难而来,为此各州县专门拟定了预防疫病条例,晓谕各乡民牢记遵守。

    诸如有限的水源需要专人看守,患了疫病之人需要隔离,不能饮用生水,需煮沸了才能饮用,不能随地便溺,需挖土掩埋等等。

    在各地都严防死守下,即使有个别乡民患了疫病,也没有蔓延开来。可惜防了疫病,又生出一事,致使各地死亡人数节节攀升。

    死的人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浑身浮肿不堪。

    明明是灾年,大家都食不果腹,偏偏有一类人在大家都瘦得枯瘦如柴的情况下,胖得宛如吹了气也似。

    一些年轻人不懂,若是有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农,经历过不止一次灾荒便知,一般枯瘦如柴还有救,恰恰是这种人没救了。

    他们大字不识一个,也说不出病的究竟,只知道人饿到极致,身体里开始坏了,就会浑身浮肿,很快死去。

    因为这浮肿病的大面积爆发,致使相对平静的各地又激发了一阵混乱。连着数日,各州县皆有小股民乱,让何隆成连连暗骂都饿成这样了,还有功夫生乱,就不该放粮,饿死了完蛋。

    这些话自然不会放在明面上讲,可实际上在座的谁不懂这个道理,胡德茂周会等人为何一直压着最后那批粮不放,便有部分原因是为此。

    一直饿着也就罢,最怕的便是拿着少量的粮食吊着,既不能解决问题根本,又吊着那些饥民,人半死不活的时候最易生事。还是那句话,当官的不怕治下死人,尤其不怕死灾民,最怕的就是激起民变。

    当然,其实这浮肿病也不是无药可治,也无须药来治,只要有粮食,只要能用有营养的东西养着,慢慢就会好了。

    恰恰是这最简单的,在如今变成了大难题。

    ……

    “此法真有用?”

    魏王皱眉看着面前的簸箕,那簸箕中有许多棕黑色的粉末状物体,碾得并不是很碎,如果认真端详就能发现里面有许多奇怪‘物体’。

    簸箕旁放了一个盘子,盘中放了几个棕黑色的窝窝头,这窝窝头一看便知是用最差的高粱面做的,也许可能还掺杂了其他东西,只是用肉眼看不出。

    德旺赶在魏王伸手之前,从盘中拿起一个窝窝头。

    当奴才的就要有死在主子前面的认知,有苦有累奴才上就对了。所以德旺明明毛骨悚然,依旧强笑着从窝窝头上掰了一小块儿下来。

    “主子,这腌臜物哪能让您来尝,还是奴才来。”

    别看他嘴上说得好,那犹犹豫豫往嘴里送的动作,已经足以说明德旺的内心纠结。

    实在不是德旺矫情,而是他哪怕是个太监,自诩幼时没入宫之前,也是吃过大苦头的人,也从来没吃过虫子。

    尤其还是蝗虫,还是蝗虫做的窝窝头。

    以前德旺还觉得舒永泰那小老儿也算是个人才,自打对方向魏王建议做这劳什子窝窝头当赈济粮发下去,对方就在他眼里彻底换了形象。尤其舒永泰言必称‘有经验’,致使德旺看他的眼神更是诡异。

    强笑纠结之间,德旺已经把东西喂进嘴里了。

    其实等吃进嘴里后就知道也不是那么难入口,拉嗓子、干涩发苦是肯定的,因为里面除了虫干粉以外,高粱面的含量并不多,而是还掺杂了高粱壳、杆、麸皮等物。

    不得不说舒永泰等人此次跟着魏王出行起了大作用,尤其以舒永泰、王梁成等为首的几个年长的师爷,他们也许貌不其扬,甚至学识并不出众,但他们所具备的经验却是无价之宝。

    就好比这次的改良窝窝头,便是他们这群人集思广益下做出来的。可以在保证饥民活命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节省粮食,并且避免浮肿病。

    还不等德旺吃下后发表结论,魏王已经伸手拿起一个,并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里,掰了一块喂进嘴里。

    “殿下……”

    “灾民都能吃,本王自然也能吃。”表情淡淡地说下这句话,魏王又道:“可以入口,但若是搁置几日,将会很难下肚。”

    这两日舒永泰等人吃下不少这种窝窝头,都是为了更好的调整里面配料的比例。此时听闻魏王这么说,自然明悟其意。

    “如今天气渐渐冷下来,此物可放半月不坏,太硬的话用水泡之,便可解饥,如此一来也可以避免灾民寻水生火之麻烦。至于殿下担忧是否能解那浮肿病之事,当年属下所处之地,也曾有那灾民太过饥饿以虫为食,事后属下发现以虫为食过的灾民,大多都没有患过浮肿病。事后问过医者,浮肿病本就是长期缺乏肉类的营养,虫子虽小,但也是肉,如今这改良过的窝窝头,既能解饥,又能为饥民补充营养,属下觉得可以推行。”

    说来说去,还是人们本身习性作祟,人乃万灵之首,除非迫不得已谁会去吃虫子。当初魏王也不是没有动过鼓励饥民捉虫来充饥的念头,可见那么多饥民捉了虫子来换粮,也没有人留下自己吃,就能看出时下人心中的想法。

    再加上吃虫到底惊世骇俗,他此次前来明摆着困难重重,暗中想对付他的人不止一个两个,若是传出朝廷无粮只能让饥民吃虫的消息,恐怕不用人暗地里煽动,便足以动摇当下局势。

    待到那时,人心失去希望,饥民暴动只在顷刻,他此次赈灾之行将功亏一篑。

    所以才会想到这种法子,既能节省粮食,又能安顿饥民,还能消耗以虫换粮送来的大量蝗虫。

    只是这消息不能走漏,魏王才会巧立名目将赈灾粮全部收到一处来,又弄出这改良的窝窝头。

    实际上他哪是借到了粮食,不过是大量的麸皮夹杂着少量的粮食。

    这就是一出空城计。

    第125章

    广丰仓位于太原城南府衙大街, 与太原府衙门毗邻。

    同处一条大街的, 还有提刑按察使司及承宣布政使司,不过一个在东大街, 一个在西大街, 广丰仓便处在西大街的西角处,临着西海子。

    平时这广丰仓不过作为太原城的常平仓之用, 自打山西境内连着两年旱灾, 钦差又下命以虫换粮撒出许多粮食,这好不容易存下的粮食几乎已经见底。只是这内里究竟不能为外人所知, 平日里都是派人严加看守,但凡有人靠近, 便被视为意图不轨之辈,也因此此地少有闲杂人来。

    可最近几日也是出了奇,此地连着多日车马如流,俨然十分热闹。哪怕官兵再是严密把守,也防不住此地的异常为市井之民得知。

    如今市井中有传言说,钦差大臣从别处借到一批粮食,数目不少。

    这下终于不怕再饿肚子了!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对照府城百姓也是如此, 因为他们身处府城,所以哪怕外面赤地千里,他们城里的人依旧比外面人好过许多, 没粮不要紧, 这些官老爷总不会饿着他们。

    因这消息, 城里百姓格外振奋,连成群结队出城抓蝗虫都有劲儿多了。

    早先有谣言传出,说官府手里也没粮了,他们就算抓了虫,也没办法换粮,再说官府也不是傻子,这虫子一点用处都无,哪有人傻到把救命的粮食拿去换虫,刚开始换不过是权宜之计,为了稳定民心,今后肯定没那么好了。

    如今见有这么多粮食往城里运,换粮点依旧每日往外换出不少粮食,谣言不攻自破。

    除了市井中有人在议论这批粮食的到来,巡抚衙门、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几处也都在议论。

    周会已经去探过口风,魏王一点想透露的意思都没有。且魏王似乎也明白粮食惹眼,此行运送粮食之人一概不是太原当地人士,入库看守之人又皆为魏王心腹,旁人沾染不得。也因此明明他们才是地头蛇,此次竟一点消息都探不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粮食一车又一车往广丰仓运去。

    一旦入了那扇大门,便如泥牛入海,再出来时只人和车,粮食却是再也见不到了。不过活人难道还能被尿憋死,看不到粮食,数车便好,就这么一车一车数过去,每车能运多少粮食,大致能有数目,于是几人得出一个让他们瞠目结舌的数量来。

    到底是哪个傻子,竟将用来救命的粮食借给他!

    虽这话众人没有明言,但光看彼此的表情和眼神就能知晓,此次灾情遍及数省,人人自危,自己的屁股都还没擦干净,还能去帮别人?

    可哪怕再是不信,那么多粮食是摆在那儿的,总不能说是魏王凭空变出来的,那必定是有人援手。

    “查出是从何地运来了吗?”胡德茂沉声问道。

    下面众人皆是摇头。

    周会道:“连着运了三天,每天不少于十万石,谁知道这位主儿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粮食,我说平日里见他总是一副八风不动的模样,合则是扮猪吃老虎。”

    他这话说得讥讽至极,不过思及魏王那张冷面,再想想这些日子他们装模作样在一旁‘出谋划策’的干着急,俨然就是一场笑话。说不定人家早就洞悉他们这些人的心思,才会等粮食都快到了,才透露出口风。

    人家这是防着他们!

    可转念再想,可不是得防着,换做是他们,他们也得防。都知晓这是魏王入朝以来办得第一件正经差事,又是这么大一件事,若是办成了,魏王在朝中的声望不用说,本就是被许多大臣看重,经此一事将是旁人难及。

    若是办不成,自然是墙倒众人推,一败涂地。

    都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人家信不过他们也是正常。

    谁知道彼此背后站着什么人呢,不然自打魏王到了太原以来,看似胡德茂之流殷勤至极,实则半点用处都无,碰到事都是能推能就推,能挡就挡。

    其实也没什么可推可挡的,因为早在魏王来临之前,他们已经安排布置好了一切,务必让一切不显露痕迹,还要让魏王的差事办砸。

    这事也不难做,只要让魏王弄不来粮食即可。

    而山西当地本就无粮,他们只要把大面上做平整了,让魏王挑不出错处,陪着他应付差事。至于山西境外,自有外面的人去操作,晾他也借不来粮食。

    可偏偏人家就是借来粮食了,且数量不少。

    “如今这事怎么办?”周会甩下手中茶碗,烦躁道。

    没人回答他的话。

    周会也意识到其他人态度不对,不敢冲着胡德茂齐碧河使劲儿,便冲着赵天放去了。

    赵天放见此,忙支支吾吾道:“钦差大人能借来粮是好事,这样一来也不用怕饿死了百姓。”

    这一听就是和稀泥的话,谁也挑不出错处,也说明了赵天放不敢站队的态度。

    周会嗤了声,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又去看胡德茂和齐碧河等人,除了高有成与他对视了一眼,其他人都不接他茬。

    自此,周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怒极反笑了起来,表面上似乎没打算追究,实则心里没少骂这几个老匹夫。

    可不是老匹夫,魏王没借来粮食之前,他们俱是态度暧昧,京中那边有什么需要帮衬的,也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个顺水人情。如今魏王借到粮食,事情还没成定局呢,这态度就变了。

    骑着墙头两边看,也不怕一阵大风吹过来,下道雷把这些人给劈死!

    周会站起来,打算回去后往京中送信,问问接下来的章程。

    这时,从外面快步走进来一个人,人还没站定,就急急道:“禀报中丞大人,广丰仓今日派出了赈济粮,可这次派出的不是粮食,而是窝窝。”

    这人说得磕磕绊绊,到底也让众人听明白他的意思。

    之前魏王就跟巡抚衙门和布政使司打过招呼了,为了总管赈灾事宜,这赈济粮今后就由钦差亲自管着。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钦差不想让他们染指粮食的借口,可粮食是人家借来的,明知道私下都在为粮食打仗,谁也没那么厚脸皮硬往上面贴。周会今日会发这么大的火,也是因为他这督粮道总粮官的差事被夺,有点名不副其实的意味,现在又发生这事。

    窝窝?

    钦差这是疯了吧,不发粮食发窝窝头,他到底在想什么?

    胡德茂皱眉站了起来,其他人不用说,也都跟在他后面往广丰仓去了。事已至此,自然要弄明白钦差到底想做什么。

    *

    广丰仓这里,自打魏王入主进来,里面的差役都被换了个彻底。

    这广丰仓作为粮仓之用,本就是墙高屋坚,平时也有人常驻把守。此时位于西北侧的一处院子里,里面白烟缭绕,散发着阵阵的食物香气。

    不过这地方附近没有民居,倒也没惹来人们的瞩目。一袋又一袋的窝窝头从这里运出来,自然不是新鲜刚做好的,而是今日做明日送出,这样一来也不怕窝窝头被挤压散了。

    前堂,魏王收到巡抚等人求见的消息,也没拒之不见,而是让人领了他们进来。他虽为钦差,总管赈灾事宜,到底一人之力有限,还得借助这些地方官员。

    他早就等着这些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