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楼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红楼之黛玉为妻在线阅读 - 第14节

第14节

    陈麒和卫伯都看向长泰帝,一脸殷切。

    确实,陈麒压根不在乎卫伯府的爵位,也赞同卫若兰不受卫伯左右,他之所以恼怒,只因卫伯的举动令他们兄弟和卫若兰断绝了舅甥之情,幼妹没了亲生儿子上香磕头。

    不想长泰帝拿不定主意,吩咐戴权禀告太上皇,询太上皇的旨意。

    忠顺亲王忍住笑,卫若兰也是目瞪口呆,很快他就回过神了,神色淡定。根据他的猜测来看,长泰帝定是恐怕这件事再生是非,所以才请太上皇做主。太上皇做主了,任凭以后出了什么风波,都和他老人家不相干。

    当差这几个月,他已经十分了解这位天子的性情,吃惊之余又有些啼笑皆非。

    长泰帝生活简朴并不似外人想的那么奢靡,概因规格在,是以显得华贵,其实一顿饭只有几道菜;为了攒银子,他的心腹在诸后妃娘家建造省亲别墅时大赚了一笔,心腹回话时卫若兰才知道,不过都进了长泰帝的私库;长泰帝又命心腹臣子以高价将冠服卖与王公大臣及诸公主郡主国公夫人等,包括后宫嫔妃在内。乃因朝廷一季只发一套朝服,吉服只有过年前才有一套,如若换洗,须得自己花钱向朝廷购买,卫若兰自己已买了三套冬日的冠服。

    冬日天寒地冻,衣裳不大容易晒干,须得多备几套。

    其实向朝廷买冠服用来换洗乃是常态,总不能穿同一套朝服上朝理事,只是从前的价钱没有现在这么高,根据卫若兰的观察,冠服的定价只有王公显贵的高,其他的价钱并无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秋围狩猎所得的皮子,都被长泰帝他老人家给没收了,然后硝制好后又以赏赐的形式给朝臣,当然没有全部赏还,卫若兰只得了一张熊皮和几张狐皮,虎皮成了长泰帝和皇后的大氅。至于肉则用作秋围中了,平时吃饭设宴的野味都是从这些猎物身上而来。

    除此之外,长泰帝极少赏赐金银与人,多是赏赐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自己能得六百两黄金和六百两白银,现在想一想,真是祖上积德了。

    最让卫若兰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事情是长泰帝喜欢听宫外关于达官显贵的流言蜚语,谁家的园子好、谁家的戏子俏、谁家的小妾比正室夫人还厉害、谁家的庶子女和嫡子女争锋、谁家的老夫人偏心小儿子等等,他都一清二楚,每次听得意犹未尽,还和跟前的人分析流言蜚语的真假程度并猜测最后结果,跟前有几名小太监专司打探消息之职。

    卫若兰忽然明白长泰帝为何经常与自己舅舅话家常了。

    犹未回想长泰帝其他出人意料的举止,戴权已经从上阳宫回来了,恭敬地道:“奉太上皇特旨:准卫若兰出继后仍续母子、舅甥之情分,出继一事就此了结,不可再生事端。”

    长泰帝和忠顺亲王站起来听着,陈麒、卫伯和卫若兰磕头谢恩。

    卫若兰清楚,太上皇允许自己所求,让此事了结,到底是偏向勋贵出身的卫伯。

    事毕,众人告退之前,长泰帝随口道:“既已过继,又得太上皇额外恩准,尔等便趁着宗祠未掩、影像未收,早些行了正经仪式才是正经。”

    卫伯诚惶诚恐的口呼遵旨,心中喜之不尽。

    长泰帝喝了一杯茶,因此时尚处封印中,朝中又无大事,想了想,问戴权道:“今儿初四,其他人忙着省亲,各个兴奋得无以复加,皇后不必回娘家,现今在做什么?”

    戴权笑回道:“回老爷,娘娘正带人做上元节用的花灯。”

    “花灯?哦,是了,每年上元节猜灯谜得猜到正月下旬,今年几个嫔妃正月十五回娘家省亲,上元节乐到月底也未可知。”长泰帝点了点头,站起身,“去皇后那里看她制了什么精巧花灯,顺手也写两个灯谜儿上去,瞧瞧谁能猜出来。”

    皇后闻听长泰帝的来意,道:“便是猜出又如何?陛下又舍不得彩头。”

    没听到长泰帝回话,回头一看,就见他盘膝坐在熊皮坐褥上,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忍不住问道:“如今海晏河清,盛世太平,便是有什么天灾人祸,凭下面那些官员的心思,定是等过完了年才来禀告,免得打扰你过年的兴致,那么你又因何故发愁?”

    长泰帝叹道:“彩头随便拿件东西都体面,倒是封印前礼部和户部呈上了诸嫔妃省亲所用的单子,加上年底赏出去用作祭祀的恩赏银子又是一大笔。”

    皇后听了,莞尔一笑。

    诸嫔妃省亲不仅各家耗费钱财建造省亲别墅,朝廷也是要花费不少,赏赐给椒房眷属的金银彩缎之物、赏赐给下人的糕点荷包金银铜钱表礼等物,和春季恩赏银子一样,都得从国库里出。也亏得是从国库里出,倘或从长泰帝的私库里出,他不得心疼死。

    可是,即使从国库里出,也够长泰帝心疼了。

    侧头想了想,皇后说道:“陛下想法子找补回来不就是了?陛下手里那么些能人。”

    “太上皇说朕小气,不许朕与民争利。”长泰帝一脸抑郁不乐,暗地里埋怨太上皇的财大气粗,借给文武百官许多银两,又对亏空之官员宽容,致使国库空虚,抄家所得的财物虽进国库,田地俱作他私有的皇庄,偏偏国库里已经没有多少银两了,太上皇依旧挥金如土。

    皇后岔开道:“贤德妃拟定的赏赐清单甚是有趣,陛下看到了没有?”

    事关后宫诸事,清单皇后也得过目。似省亲当日的赐物,基本上都是先有清单,从国库中支取,在清单的基础上再多准备一些东西,以备到时发生变故,另行增减。

    长泰帝顿时来了兴致,道:“看了,略觉奇异。荣国府的老太君偏心小儿子,大儿子贾赦住在东院马棚子后头,也不嫌臭,建造省亲别墅时又把他东院的花园子给推倒了,囊括进省亲别墅里头,其院就愈加狭窄,只剩几进院子了。小儿子贾政却住在正院,光是妻妾所居的院子都比长兄的大,处处彰显一家之主的气派,人人都说他谦卑厚道,大有祖父遗风,朕横看竖看没瞧出来。在赏赐的清单上,贾赦的儿子贾琏倒和贾政的庶子贾环、隔房的贾珍贾蓉父子一般无异,甚至不如贾政的孙子贾兰,莫不是贤德妃替朕省钱?”

    依长泰帝看来,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是治家的根本,原不能一视同仁。至于皇家,向来不能与臣民相提并论,不能算在其列,即使如此,亦先重嫡,无嫡方立长。

    皇后笑道:“我看了,清单上姊妹们的等例亦十分有趣,静孝就不说了,自然丰厚些,算贤德妃懂事。其余姊妹中排在前头的名字竟是宝钗,反而不是自己府里的姊妹,倘若我没记错的话,那个宝钗原本想进宫的。虽说以客为尊,但在这样的场合,得论出身而赐罢?若非静孝有了封号,只怕静孝也得在那宝钗后头呢。”皇后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猜对了,没有得到册封的黛玉,无论元春赏赐什么东西,她都是排在宝钗后头,和三春姊妹同列。

    长泰帝点头道:“我倒没注意贤德妃与娘家姊妹们的赏赐,听你这么说,果然有趣之极。”

    命戴权取来清单,细看过后,又笑道:“史太君为尊,应当。邢夫人、王宜人相同,贾赦、贾政、贾敬亦相同,作为贤德妃之父母,和长兄长嫂并族长同列,也算有理。看到后面的等例,我竟真不知贤德妃是何等心肠了,贾珍与贾琏所得已是和身份十分不符,衔玉而诞的亲兄弟竟又与姊妹同列,且这宝钗有,其母其兄却没有。”

    再看其他嫔妃省亲所备之赐物清单,除稍显体贴亲生父母外,余者俱甚合理。

    皇后笑道:“贤德妃之封号难道就合理了不成?”

    长泰帝不耐烦地道:“不一样。原本林如海撤了替荣国府归还欠银的折子,荣国府无功于国,朕想太上皇不会让朕对荣国府加恩了。谁知太上皇到底挂念贾代善救驾的前尘,又处处对勋贵额外网开一面,拿着林如海进献朝廷几百万两银子的事情来说,说林如海无后,荣国府是其岳家,理当施恩,不然,我何至于封一个已经二十好几岁该当出宫的女史做贵妃。”

    就算没有这件事,太上皇想抬举勋贵有的是理由。他懒得听太上皇再找其他的缘由,索性就晋升了贾元春,并加封为贤德妃,入住凤藻宫,恩准她回娘家省亲。

    皇后掩口而笑,“事已至此,多想无益,横竖天下是陛下的天下,难不成没有随心所欲的时候?倒是贤德妃那个衔玉而诞的兄弟,听说自幼和姊妹们顽在一处,像是女孩儿投胎似的,想来是这个缘故将之与姊妹同列。那块玉,听人传得沸沸扬扬,有什么奇异之处?”

    长泰帝摇头道:“衔玉而诞已是奇异,上头又有许多天生的字迹,至于有什么奇异之处此时尚未可知,不过定是有来历的,且往后看着罢,横竖如今没什么本事。”若是抓周时不曾抓了脂粉钗环,先出手的定是当时在任的太上皇,哪有今日之恩。

    不欲多提宝玉,话题一转,道:“卫若兰被其父过继出去了,你可知晓?”

    皇后疑惑道:“昨儿不就听说了?莫非又有什么新的消息?陛下快些与我说说,平常在宫里没个消遣,倒是不如听听宫外的事儿下饭。”

    长泰帝含笑细说,皇后听完,道:“卫伯之偏心,较史太君更甚。”

    次日,长泰帝和皇后便听说卫伯府在宗祠内举行过继仪式,将卫若兰正式过继给卫成为嗣,让他对卫成的牌位磕头,自此以后便口呼生父继母为伯父伯母了。纵使卫母心里一千一万个不同意,但卫伯有太上皇的旨意,最终只能任其作为。

    因卫伯府尚未分家,卫若兰所居也不是正院的大跨院,故未搬家,仍住卫母前头院落。

    最高兴之人莫过于妙真了,她到卫伯府受了卫若兰以嗣子身份行的礼,立即就从梯己里拿了许多东西给卫若兰,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龙泉宝剑,又带他去自己娘家拜见舅舅、舅母和诸兄弟姊妹。闻得卫若兰无人指点功课,全靠自学,妙真又央求长兄,给他请了一位不惯官场的进士做西席,让他在不当差的时候好好用功读书,不能做个只懂武艺的莽夫。

    卫若兰乃是七日轮休,当差的七日都在宫里吃住,结束后出宫休息七日,然后再上班。

    刘嬷嬷将打听到的消息说给黛玉听,暗暗佩服黛玉的火眼金睛,竟真叫她说准了,这才五六天,事情就已经尘埃落定了。

    黛玉默默听完,感慨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刘嬷嬷一怔,难道卫若兰出继,对他而言竟是福不成?正欲细问,忽见贾母打发鸳鸯来请,谈及省亲那日的安排。薛姨妈和宝钗外眷无职,若无贤德妃宣召,自不能出面,然而黛玉却有县主之尊,遂安排她按品级大妆,一早与贾母并邢王夫人等人在门外迎驾。

    刘嬷嬷跟在黛玉身边神色一变,她长居宫中,知晓嫔妃晚间赴宴看灯,最早也得在戌时方得以出宫,如何舍得黛玉在寒意浸浸的天气里站在府外等候?

    黛玉垂头想了片刻,婉拒道:“外祖母看重,原不应辞,奈我虽有品级,却是外眷,名不正言不顺,岂非让人笑话?况我未出孝期,冲撞了娘娘倒不好。”

    王夫人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贾母虽觉遗憾,亦觉黛玉有理,只得同意她留在房中,等待召见。

    荣国府已处处安排妥帖,色、色点缀周全,时光一晃而过,到了正月十五,五鼓时分贾母等人就都起来了,皆按品级大妆,在大门外恭迎。好在早有太监来报,说明出宫时间,贾母和邢夫人、王夫人等方回房暂歇,各处都交给凤姐打理。

    元春尚未出宫,皇后先打发太监过来找黛玉。

    第029章

    这名太监名叫陶小菲,在皇后跟前十分得用,上回皇后赏黛玉的皮子和衣裳也是他带人送来的,今日他却挑着一盏极小巧精致的八角围明黄细纱灯,上面挂着一个灯谜儿。他骑着高头大马在门外下马,并不进荣国府正堂,亦未进贾母之正房,只进了黛玉所居的东厢房。

    荣国府中帘卷彩凤,珠宝争辉,里外亮如白昼,似锦如花,竟无一个闲杂人等,真是说不尽的富贵风流,陶小菲尽皆看在眼内,辨明院中树上红花绿叶皆是绫绢扎成,活灵活现,赛过真花,忍不住砸了咂嘴,方向黛玉含笑道:“今儿上元节,大明宫里设宴赏灯,娘娘特特吩咐小的拿个灯谜给姑娘猜,猜得了好回去领彩头。”

    黛玉走过去瞧了瞧,却是一首五言绝句,一见就猜着了谜底,笑说容易,语毕便命紫毫和澄碧研墨送笔,抬手将谜底写上。

    因顾房内无外人,陶小菲趁机从袖中取出一沓泥金笺子,递到案上,道:“娘娘说,这些灯谜都是各王公府邸进上的,挂在廊下,娘娘猜不出的吩咐身边女史悄悄抄录下来,都在这里,叫姑娘赶紧猜了让小的带回去,等娘娘得了彩头分姑娘一半儿。”

    黛玉抿嘴一笑,一面命人倒茶捧果给陶小菲吃,一面细细翻看,有五言、也有七言、亦有四书五经里的三言两语,其实谜底都无甚稀奇,很快就将谜底写在笺子上。

    陶小菲先将这些笺子藏进袖中,然后挑着花灯欢欢喜喜地走了,正眼不看贾家众人。

    他态度如此,恭送他出门的贾家众人却不敢无礼。

    贾母打发鸳鸯来询问究竟,黛玉径自去了贾母房中,笑回道:“上元节宫里设宴,又悬了花灯猜谜,皇后娘娘叫陶公公送一个过来让我猜,也是一乐的意思。”至于皇后为头伙同自己作弊一事,除了贴身服侍之人,黛玉自然不会告诉其他人。

    贾母笑道:“娘娘如今尚未出宫,想来亦在宴上同乐。”

    王夫人忙道:“这是理所当然,先前传话的太监不是说了,娘娘亦得在宫中领宴。”

    彼时邢夫人、王夫人、凤姐、薛姨妈、李纨并宝钗、宝玉、三春、尤氏等人俱在贾母房中,俱打扮得珠围翠绕,金碧辉煌,连李纨都穿了一件颜色衣裳,脸上喜气洋洋。

    若论最出挑者,仍是宝钗。

    她梳着高高的发髻,正面绾着衔珠金雀钗,身穿大红团花牡丹的对襟褙子,富丽堂皇,和宝玉的大红撒花箭袖有异曲同工之妙。

    见黛玉进来,宝玉急忙让座,又关切地道:“今儿都起得早,妹妹别累着了。”

    黛玉谢过,却坐在贾母的下手,听宝钗问是什么灯谜,笑将五言绝句念了,犹未曾说谜底,便听宝钗道:“好诗,果然难猜,不知妹妹猜得了没有?”其实这灯谜一点都不难猜,聪慧如宝钗,犹未听完便已得了谜底,只是嘴里故意谦逊罢了。

    黛玉说时,诸姊妹都来细听。

    宝玉先有了,和探春相互对了自己的答案,问过宝钗和黛玉,再问迎春和惜春,前四人的谜底相同,独迎春和惜春猜错了,迎春自以为小事,并不放在心上,惜春则面有不悦。

    黛玉笑道:“不过是猜来顽的,小事尔,惜春妹妹快别恼了,再恼就是我的罪过了。”

    “都是二哥哥和三姐姐的不是,猜出来便猜出来了,非要对一对谜底,你们是亲兄妹,和林姐姐、宝姐姐一样聪明,可不就是显得我和二姐姐难看了?明儿再不猜谜叫你们知道了。”惜春起身挨着黛玉坐下,执意叫黛玉出个自己能猜得出的谜语。

    黛玉近来因学画之故和惜春多有来往,较以往亲密了许多,远胜其他姊妹,见她如此,忙随口念了一句诗词叫她猜出,她面上方高兴起来。

    贾母由着他们顽闹,笑道:“这有什么,值得四丫头恼得跟什么似的?等接了咱们娘娘的驾,明儿闲了,咱们正经猜灯谜来顽,好彩头都是你的。”在忙完省亲,正月未尽,贾母意欲如此的时候,忽有元春赏了灯谜来猜,而后又借此取乐,暗合今日之语,且是后话不提。

    一时听到外面说“来了,来了”等语,贾母忙重整妆容,领合族女眷去大门外等候。

    黛玉自回房里。

    刘嬷嬷呈了一碗他们房中单独给黛玉熬的灵芝红枣汤,道:“晚上在老太太房里不曾好生用饭,姑娘喝点儿汤,用皇后娘娘赏的灵芝所熬,健胃润肺,倒比燕窝强些。”

    黛玉侧耳听着隐隐传来的细乐,犹在府外,料想元春此时尚未进园,距离召见自己的时候早着呢,便低头慢慢喝了汤,重新刷牙洗脸,另换一身衣裳。又等了一刻钟,方听得元春等人从园中出来,径自进贾母之正室,过了许久,待东西两府家下人都在厅外行了礼,方有太监前来传唤,出了房间,见薛姨妈和宝钗在房外久等了,遂与之一同进屋。

    黛玉并薛姨妈宝钗母女欲行国礼,元春忙命免过。

    在薛姨妈与宝钗上前各叙阔别寒温之际,黛玉悄悄打量元春,这是她在荣国府居住数年来头一回见到元春,据说比宝玉大十一二岁,今已二十有五,面如满月,眼如水杏,眉宇、体态倒与宝玉、宝钗有些儿仿佛,只是凤冠黄袍,其雍容华贵远胜宝钗。

    元春亦在打量黛玉宝钗二人,灯光下如同姣花软玉,非旁人可比。

    带进宫的丫鬟抱琴等上来请安之后,诸人退散,只留几个太监在内,母女闲话家常,元春一面与祖母、母亲闲话,一面想起逢二六之期王夫人进宫所言之语,言道贾母意欲双玉联姻,自己却看重天赐的金玉良缘,又爱重宝钗为人,明面上虽无争执,私底下却难融洽。

    元春细看时,比对着黛钗之优劣,心中亦难抉择。

    若以出身及地位来说,自是黛玉上佳,出身书香世家,乃官宦之女,又有县主的封号,极得皇后恩宠,宴中赏灯尚不忘先送灯谜让她猜了带回宫中,呈与写下灯谜的当今御览。若娶了黛玉,便是宝玉不肯读书上进,亦有二品武官之职,隶属上流。偏她已没了家资,且身娇体弱,常与宝玉争闲气,又无劝谏夫君上进的贤妻之资,母亲心里很不中意。

    若论端庄稳重,却是宝钗为上,性情宽厚,安分随时,时常劝谏宝玉读书上进,又深得母亲之心,便是下人也都十分敬服,没有说她不好的。比起黛玉之病,宝钗珠圆玉润,鲜有病痛,亦利于子嗣。况且,今日所见之省亲别墅十分奢华,耗费无数,只怕府里日后过得捉襟见肘,薛家又出了钱尽了心,将来宝钗嫁妆亦是丰厚,当可补贴父母兄弟。

    直至贾政在帘外跪安参事,元春方中断所思,犹未作出决断。

    黛玉与姊妹们站在下面,只觉得百无聊赖,听贾政说些冠冕堂皇之语,又听元春感慨身不由己等语,幸而虽是感慨,言辞间却极有身份。

    黛玉觉得元春不如皇后看得开,皇后同样锁于深宫,既无天伦之乐,亦无子女承欢,却常说人各有命,做出了决定便没有回头路,不能因自己一时不得开怀,便嫌富贵是枷锁,在自己嫌弃的时候不知多少人羡慕呢,只能说人生有得有失。元春既感慨富贵中骨肉各方,没有意趣,又何必进宫去博富贵,而非守在家中过天伦之乐?

    看了帘外的贾政一眼,黛玉忽然觉得,也许进宫并非元春的意愿,但谁知道呢?

    闻得贾政说园内匾额皆系宝玉所题,黛玉心里暗生不满,竟似将自己姊妹等人的功劳一概抹去了。元春倒是非常欢喜,忙问宝玉,又命引进来,揽在怀里亲热非常。

    事后游园用宴,宴毕限制作诗,黛玉顿觉无趣,随便搪塞了一首,倒是和宝钗平分秋色,俱拔了头筹。回头忽见宝钗提点宝玉,宝玉则急得一头是汗,悄悄碰了碰惜春的胳膊一下,姊妹俩相视一笑,惜春笑道:“瞧二哥哥急得那样儿,简直跟在老爷跟前一样了,姐姐天生大才,念着多年的姊妹情分,也该去帮二哥哥一帮,老太太心里也记着姐姐的好处。”

    多年情分甚是深厚,黛玉此时自未涉及旖旎情思,只念着旧情分,怕宝玉急出病来,反倒扰得阖府不宁,过去问过,趁他抄录前三首的时候已做得一首杏帘在望搓成纸团扔给他,果然得到元春十分的赞誉,心下暗暗得意。